瓜皮网首页 收藏本站 分享生活的乐趣
联系我们 手机版 分享

扫码订阅

首页 > 趣闻 > 正文

内部通婚,垄断仕途,手握财兵,牢不可破的隋唐贵族集团是怎么崛起和终结的

2020-6-3 13:30 热度: 1,001 责编:一朵梨花压海棠

从唐朝建国开始聊。我们知道,唐朝上层有个称号,叫“关陇贵族”,啥意思呢?

关陇就是现在西安那一带,关中平原,古代和现在不一样,那地方当时是中国的中心,在长达千年里,谁控制了关中平原,华北平原,有两个平原的粮食供应,就可以横扫天下。

关中平原的贵族基本都是种地的大地主,大地主可不是富态可掬财神似的老大爷,而是手底下有几十万农民,产出的粮食又可以养活一堆帮凶,形成一股豪强势力,这些土地贵族也可以通过资源左右政治的天平,成为皇帝都让着点的大豪强,比如李渊太原起兵,就有好几个山西那一带的豪强入股。

比如清河崔氏,游牧部落南下,进入中原后还得依赖这伙人来管理他们那一带,无论是匈奴还是鲜卑,中原皇帝都被赶走了,崔家还是游牧民族的统战对象,产业一直从东汉延续到隋唐,在唐朝他们家还往朝中送了二十多个宰相,有点像布什家族或者肯尼迪家族。

这伙人形成了汉朝之后的一大股政治势力,谁都想拉拢,此外,还有一堆军事贵族,叫“六镇”军事贵族,这玩意又是哪来的呢?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鲜卑什么的都浩浩荡荡进入中原,拓跋鲜卑在中原混的最好,此外还有慕容鲜卑,就是金庸小说里慕容复他们祖上,一度也牛逼的不得了,后来家道中落,被拓跋鲜卑给取代了,拓跋鲜卑上位后,就在中国内蒙那一带构建了“六镇”防御体系,来防御他们本家的柔然,对,柔然也是鲜卑人,不过上车较晚,等他们想来中原的时候,拓跋家已经占据了中原,就在阴山脚下构建防御体系不让他们上车。眼熟吧,49年后进北京的“老北京”反感外地人,大概就是这么个心路历程。

大家注意下,北魏的“六镇”和明朝的“九边”不一样,明朝的九边都是在山里边,依托山地进行阻击。但是北魏的这套防御体系不依赖阴山豁子,大军就在草原上等着其他游牧部落南下。

只要柔然南下,对应的军镇中部队就冲出来追着柔然人打。这样有个好处,可以控制草原,有了草原才有马匹,有马才有骑兵,骑兵就是古代的装甲部队,可以跟游牧部落硬杠。

宋朝就是没有草原,培养不出军马来,所以就一直比较被动。但是“六镇”这样的模式也有个毛病,不依托防御工事,成本较高。

中原不可能给他们筹集那么大规模的军费,就让他们自行解决,所以中国历史上一种奇特的制度就被催生出来,叫“府兵制”,也就是军队自己种地自己养活自己,军镇也成了个小朝廷,里边的高级将领同时管着粮食和干部任免。形成了一支可怕的政治军事力量,后来果然搞出不少事来。

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比如英国殖民北美,也是老百姓自己武装自己,如果印第安人来找事大家就自行武装起来赶走他们,大家知道的那个华尔街,也叫“wall street”,墙街,当时殖民者为了防止印第安人修起来了一堵墙,就是华尔街的来历。殖民者自己有武力,自己种地,自己推选官员,后来殖民者果然反了,也就有了美国,这种情况在哪都差不多。

咱们继续说六镇,六镇里每个镇里都有大批的农民和职业军人,柔然人南下,军人们做主力出击抵抗,农民们也武装起来做辅助,如果南下游牧民族人数太多规模太大,就从中原地区抽调部队北上支援,那个花木兰,她就是北魏人,他爹是预备役的,《木兰辞》开头说“可汗大点兵”,应该说的就是柔然可汗大举南下,“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黑山头就是我们现在的内蒙古怀朔镇,她在那里开展工作,跟游牧部落死磕到服完兵役。怀朔在内蒙古,从下图可以很显然地看出,北魏不依赖长城,军镇在长城以北

内部通婚,垄断仕途,手握财兵,牢不可破的隋唐贵族集团是怎么崛起和终结的

说到这里,有件事非常感慨,魏晋时期其实中原已经不像样了,男性以柔弱为美,贵族的日常就是吸吸毒,吟几首破诗,当时时髦“清谈”,柏杨说就是“瞎嚼蛆”,几个文人聚在一起,唠一上午磕,互相根本不知道对方在说啥,文人基本全是娘炮,但是鲜卑少数民族为中原注入了刚烈的血液,娘炮贵族被屠了个干净,民族重新刚硬了起来,花木兰这样的女性也披挂上阵去北方苦寒之地跟柔然死磕,成为我国古代女性平权前八强。

就这样,慢慢的北方六镇军事贵族就形成了一股可怕的政治力量。

既然关中有豪强,北方有军头,所以西魏时期就整合了下,形成了一个新式贵族集团,这个集团持续了一两百年,其中西魏,北周,隋,唐,其实都是这伙人的内部的贵族共和。

啥是贵族共和呢?就是国家有啥事,贵族们坐在一起谈。这种体制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非常常见,我们前文那篇讲左右派的文章里提到过,如果不加干预,人类社会肯定是金字塔状态,最后就是几个大集团,如果一方没法灭掉其他几方,那就妥妥的贵族共和。如果强加干预,最后也是稍微扁平点的金字塔,改变不了整体结构。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咱们举个美国的例子。美国现在被称为“新罗马帝国”,这是个啥意思呢?“帝国”是说他要依赖从全世界抽货币税养着美国。“罗马”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贵族共和”,很多小伙伴肯定不服了,你胡说,美国不是民主国家吗,怎么会是贵族共和?

美国差不多在独立战争之前就形成了两伙人,放高利贷的和土地大地主,我们一般说美国不服英国统治,其实说的是这两伙人不服,普通老百姓服不服都没啥用,这些有钱人在独立战争中买政府公债,政府才有钱打仗,战后没多久又召开立宪会议,参加会议的全部是这两伙人的代言人,而且这伙人有个响亮的名号,“联邦党人”,都有名有姓,有本著名的历史书,就叫“美国人民”,有讲这个问题,我前文说的易中天那本书里也有说,美国制宪会议参会代表全是工商业主,高利贷商人,大地主,没一个平头老百姓。美国的民主又叫“寡头民主”。

在独立战争之后形成的格局也是仿照英国,老百姓选代表,但是代表要依靠商业巨子,工业巨头,政治家族什么的,最后就演变成了豪门和超级公司之间通过游说公司影响议员,极其复杂的博弈,一句话说就是“老百姓有选择议员的权利,但是议员们做决定受大公司大集团大家族的影响”,这也是“代议制”的核心。如果不想看太复杂的书,可以看几遍纸牌屋,说的很清楚了。

我们切出去讲了半天的美国,其实就是想说清楚一个道理,贵族共和其实是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政治体制,不要大惊小怪,如果你发现俄罗斯现在在搞这个,韩国在搞这个,日本也在搞这个,千万别奇怪,这已经是现代社会左翼不断努力下做出来的一点折中了,回到唐朝,那就完全是赤裸裸的。人民没法推选,那些官员都是贵族本家的,都不需要游说公司参与。

公元600年的隋朝杨家,也就是关陇贵族推选出一个来做皇帝(在此前已经推举过好几个),皇帝其实权力并没有那么大,贵族们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皇帝往往相当于部长会议主席,组织开会制定会议议程的,这也是为啥网上有人怀念大唐,说那时候真好啊,皇帝和宰相坐着讨论问题,一点架子都没,不像明清,大臣们都跪着,那可不咋滴,宰相出身并不比皇帝低。

唐朝李家,李渊就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的孙子。隋朝杨坚,他是另一个柱国独孤信的女婿,也就是说,他主要依靠的政治力量是他老婆家的。隋朝末年造反的那个李密,他们祖上也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几乎可以说,那段时间就是他们这伙人内部闹来闹去。

有个很著名的例子,也是杨坚同志,他晚年情不自禁,焕发第二春,包小三被他婆娘独孤氏给知道了,生性彪悍的独孤氏带了一帮宫女太监把小三当场乱棍打死,杨坚的人生观崩溃了,又哭又闹,宰相赶紧劝他说,要以天下为重,这就奇怪了,他们家的桃色事件怎么上升到国家层面了?

其实就是说,皇上您少矫情,现在不爽的是皇后,你赶紧去讨好皇后,惹皇后就是惹他们独孤氏,惹了独孤家,同时就惹了跟独孤氏联姻的其他几伙人,你别忘了你在政治上依赖的是谁。杨坚只好找老婆赔礼道歉,保证今后再不搞这种见不得人的事,骗人是小狗,签字画押,皇后才饶了他。

而且皇后不喜欢太子也就是大儿子杨勇,最终导致大儿子被废,小儿子杨广上位。史书里当然不能说的太直接,从现在的证据来看,应该是贵族集团不大看得上杨勇。有点像《纸牌屋》第五季中军火集团看不上那个大个子总统候选人康威把他搞掉了。

隋炀帝就不多说了,他不是糊涂蛋,开运河连通南北,训练精兵准备灭掉突厥和高句丽,这一直是他们整个关陇贵族的共同意志。杨广想先灭了东北的小强高句丽(高句丽不是韩国,也不是高丽,高句丽是中国吉林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也就是“活雷锋”东北人),然后再打突厥,先易后难,没想到搞砸了,而且他重用南方新权贵,想取代旧权贵,迅速就被搞掉,贵族们推出了新的候选人,也就是李唐。

为了防止大家发现所有隋炀帝的坏事都是大家一起决策干的,唐朝文人对那段历史做了大量的修改,定稿后的结论是“只有隋炀帝一个人是坏逼,其他大佬都是好人”,做了精确切割,大家又开开心心过日子了。

唐朝建国后赶紧把杨广干的事又干了一遍,我们前文讲过,唐朝也是打了好几次高句丽才打下来,而且不是太宗李世民时候打下的,而是他儿子才打下的,可见这个高句丽确实不是好惹的。

我再说一个人,大家感受下隋唐北魏什么的他们的关系,大家知道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吧?他们家祖上就是西魏权臣宇文泰的亲信,后来又是北齐权臣,到了隋朝又干到了仪同三司,后来把闺女嫁给了李家,到了唐朝又当上了柱国,他们家在哪朝都是权臣。

而且这类人特别多,总的来说,所有那段时期乱哄哄的各种朝代,都是把皇帝换来换去,大臣一直是那些。除非重大赌局压错了宝。

比如大家知道的“玄武门之变”,唐王朝上层内讧,李世民灭掉了自己哥哥全家,其实那天长安城里发生了很多事,其中之一就是长孙无忌(长孙皇后他哥)带领全家所有能拿得动菜刀的都冲了出来,汇同其他李世民的党羽,跟拥护太子的贵族打了起来,杀得长安城里血流成河,最终李世民胜出,长孙家安全了,但是一大堆贵族被灭族。

但是贵族们的真正厄运是武则天,这女人简直是关陇贵族的噩梦,但是咱们先说一件事,因为大家有时候有一个误解,把皇帝当成一个“个人”,其实不是,政治里边从来都是以“集团”形式存在。

举个例子,大家经常看电视,知道那种霸道总裁电影,小少爷一上台就会罢免一个老臣,彰显自己地位,事实上真实世界里权力不是这么运行的,你如果没有根基,直接去搞事,结果肯定是大家一顿软钉子顶回来,你咬住牙把他赶走,其他的人都在那里消极磨洋工,然后把你要做的事全给搞砸了,让你灰头土脸,最后逼不得已,你还得把大佬请回来,当年摄政王载丰上台就干了这么一件事,罢免袁世凯,后来局面不可收拾,只好摄政王自己辞职才把袁世凯给弄回来。

合适的做法是先拉拢几个过来,然后再培养几个,然后再动手,灭掉权臣之后迅速用自己人把对方的坑占了,还要干活不是。

唐朝就发生了这么个过程,隋炀帝想摆脱关陇贵族,唐王朝想不想?也想,但是他们知道欲速不达,所以夺得天下后拉拢了几支到皇帝身边,他们长孙氏就是拉拢过来的,同时又把山东的其他几支豪强补充进来,稀释权力,到了武则天时代,大唐开国近百年,关陇贵族权力已经稀释的差不多了,一顿杀,全给灭了,然后让山东巨头填补空位,包括我们前文说的崔氏。

到此为止,大贵族时代结束了吗?远远没有,武则天只是用一伙新贵族替代了旧贵族,那有人问了,武则天不是开科举了吗?科举上来的人可以像后来明清两代隶属皇帝无门无派啊?

我估计武则天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真实的情况复杂了那么一点点,因为那个年代跟后来不一样,事实上整个中国古代,读书做官都是被大小地主垄断,真正贫寒的怎么可能读书嘛,上私塾不要钱啊,去京城的盘缠那时候不是个小数字,所以一直都是地主阶层垄断。

武则天时代读书成本巨高无比,就跟高考考马术似的,普通人家哪能养得起马啊,更别提身形矫健的阿拉伯大马,所以武则天当国那些年,录取的基本也是豪门出身。所以武则天时期的科举对社会结构本身影响不大。而且也没多少人,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里说是皇权对基层开了个缝。这本书我早年看过很多遍,非常喜欢,浅显易懂:

那什么对贵族影响大呢?安史之乱。

武则天之后,唐玄宗跟大豪门继续过招,套路就是大规模提拔没有根基的少数民族将领进入高层,安禄山史思明他俩都是这类型的胡族将领,本来是指望他们削弱大贵族的权利,没想到他们自己倒反了,盛世大唐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一头从天上栽了下来。

不过这场大造反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中原豪族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杀了个七零八落,不像晋朝,五胡乱华时候是个慢过程,中原豪族,什么琅琊王氏,带领全家人包括他们家的哈士奇电视冰箱什么的都装大车里慢悠悠搬南方去了,对整体损伤并不大。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就没消停过,苟延残喘,但是明间开始越来越活跃,纸张开始越来越便宜,民间由于信教(主要是信佛教和摩尼教,摩尼教就是后来张无忌的那个明教),大家开始抓学习识字,不然没法读经书嘛,而且大量印刷佛经,唐朝印刷术在成本和质量上有了质的突破,到了宋朝,小地主家里都可以学习了,这才开始大规模科举,官员们都是天子门生,不隶属于大家族,中国这才真正进入平民时代,宰相也开始由平民担任,但是需要注意一点,这里的平民基本是小地主,不是农民,完全农民也很难考上科举。

而且科举非常严肃,一点都容不得舞弊,清朝末期还有教育部部长因为科举舞弊被剁掉了脑袋,原因嘛,皇帝得防止官僚家族化,又形成新的权贵集团。

来源:九边 微信号:ertoumu893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来源于互联网与网友分享,本站只做收集与展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