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皮网首页 收藏本站 分享生活的乐趣
联系我们 手机版 分享

扫码订阅

首页 > 趣闻 > 正文

中国饮料往事:立业、决裂与资本局

2019-9-15 09:40 热度: 1,005 责编:一朵梨花压海棠

中国饮料往事:立业、决裂与资本局

文/显岳

身处快消品“红海”,饮料行业的竞争程度与变化速度仅次于互联网,2019年的前8个月便有汇源果汁卖身天地壹号、瑞幸咖啡火速上市、乐百氏重启瓶装水业务、中泰红牛之争等新闻相继占领头条。总而言之,饮料江湖最不缺少的便是硝烟。

有道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横冲直撞的年轻人很难在饮料行业出头。1982年,26岁的乔布斯说服时任百事可乐总裁的约翰·斯卡利加盟苹果时说了非常著名的一段话:“你一辈子就只想卖糖水?还是跟我一起去改变世界?”可结果怎样,没几年乔布斯便被约翰·斯卡利摆了一道。

中国的饮料市场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尽管几十年间诸多企业、品牌你方唱罢我登场,但熬到最后的还是那群“老家伙”,尤其是最狠的那批“老家伙”。

01

喝饮料这件事,N年前的老祖宗们已经玩得很6。

《清明上河图》中便有一个挂着“香引子”条幅的摊位,供人们在夏季喝着饮料纳凉解暑。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那时每当夏天来临,汴梁巷陌路口还有叫卖“冰雪凉水”、“荔枝膏”的摊位,均非常受欢迎。

明清以降,帝都北京的水质并不好,大多为苦水井,皇家直接从京西玉泉山拉水,从西直门进四九城,所以西直门的城门洞上刻着水波纹。

国外亦然,一旦有条件,贵族们对水质的要求都会越来越高,1826年法国萨瓦公爵出售了世界上第一瓶瓶装矿泉水,以产地依云命名,正式开启瓶装饮料纪元。

中国大陆引入瓶装饮料则要等到20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进入上海租界才得以实现,最初的译名“蝌蚪啃蜡”很不雅,加上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药药汤,几乎没什么销路。

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蝌蚪啃蜡公开登报以350英镑奖金征求新译名,最终身在英国的上海教授蒋彝以顺承音译又有非常好寓意的“可口可乐”拿走了奖金。

350英镑便得到了这么好的一个品牌名,怎么看都是超值的。且由于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可口可乐连很多广告设计都在日后为公司赚取了很多其他收益。

高晓松拍电影《大武生》时,为了塑造年代感,想在街头电车上贴可口可乐的老广告,本还想趁此机会找到可口可乐拉一笔赞助,结果收到可口可乐要求剧组缴纳相关使用费、所用商标交由可口可乐公司审查、如与年代商标不符必须重拍的法律要求,反倒给拍摄添了不少麻烦。

02

在可口可乐的带动下,大量中国本土饮料品牌开始加速诞生。

1932年,我国第一家瓶装饮料生产厂——青岛岛崂山矿泉水厂正式创立。无奈因连年战乱等原因生产规模一直有限,且直到1980年,它还是我国唯一的矿泉水厂。

崂山矿泉水厂如此,其他跟随可口可乐一同兴起的国产饮料品牌也大抵如是,起于地方、兴于地方,本地之外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如北京的北冰洋汽水、天津的山海关汽水、沈阳的八王寺汽水、武汉的二厂汽水、四川的天府可乐、广州的亚洲汽水等,均是起于民国的老品牌,瓶型、口感大多山寨可口可乐而来,直到现在也是本地人耳熟能详,外地人很少感冒的汽水品牌。

营销策略之外,诸多地方汽水品牌的兴衰历程,与国外品牌资本(主要为可口、百事)的进入、博弈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北冰洋汽水便是其中的典型。

1936年,原湖北督军王占元之侄王雨生在北平开办了北平制冰厂,1949年解放被接收后改为北京新建制冰厂,1951年开始生产北冰洋汽水,雪山白熊商标沿用至今。

1985年,北冰洋食品公司正式成立,并很快突破1亿产值。为加速与国际接轨,1988年北冰洋汽水与百事可乐签订合作协议,结果因经验不足差点损失半条命。

在北冰洋看来,双方的合作范围仅限于北冰洋工厂代生产百事可乐、美年达、七喜等产品而已,但百事并不这么想。合作协议中,美方出资的840万美元相比于中方出资的370万美元占到绝对多数,致使美方在决策过程中有权做到只关注自身利益、对北冰洋的发展不管不顾,一度陷入减产、停产的境地。

用北冰洋副总经理邢慧明的话讲便是:美国人很精明,他们的目的永远不可能是来帮助北冰洋发展壮大的,他们想要的不仅是北冰洋的销售渠道,更是我们的饮料市场。

直到2007年,中方才在同百事可乐的谈判中以“中方4年内不得以北冰洋品牌生产任何碳酸饮料”的条件换回北冰洋的经营权。2008年,北京义利食品公司接管北冰洋品牌,一步步通过改良配方、赞助京味影视剧的方式东山再起。

03

改革开放初期,资本经验不足的中国饮料“老兵”们,几乎都犯了同北冰洋类似的错误。

彼时,由于政策限制等原因,可口、百事等国际饮料巨头均不能大举进入中国市场,遂大多采用同地方饮料品牌合作、出资占股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最后以资本条件完成市场渠道侵占、打压本地饮料品牌的目的,尽得好处。

1902年英国商人麦沙斯在天津投资建立的山海关汽水厂,发展历程同北冰洋汽水何其相似。新中国成立后英资退出,改由天津政府接管,1986年为寻求进一步发展,山海关汽水引入可口可乐资本,合资成立天津津美饮料有限公司。

随后的事实证明,可口可乐在意的也只是山海关汽水的销售渠道,对山海关汽水本身的存亡并不关心,甚至采取落井下石的态度。

当时,天津市政府允许乡镇企业生产山海关汽水拉动GDP,而可口可乐主导的津美公司却拒绝向这些乡镇企业提供生产剂料,导致大量劣质山海关汽水冲击市场,品牌口碑及形象一落千丈,2000年前后一度从市场上消失。直到2008年,可口可乐退出后的山海关饮料有限公司成立,山海关汽水才再度出现。

北冰洋、山海关汽水均在2008年从外资回到国人手中并非偶然,这一年中央政府正式实施了《反垄断法》,受到影响的国产饮料企业远不止北冰洋、山海关两家。

1920年,北京双合盛啤酒厂老板朱寿臣在奉天“八王寺井”建起八王寺汽水厂的第一批厂房,1925、1928年两次扩建后成为驰名中国的汽水品牌,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仍是中国最大的三家汽水厂之一。

1993年,可口可乐的资金同样进入到了八王寺汽水厂,很短时间内便侵占了其商标与销售渠道,1995年从市场上消失。2003年,沈阳市律师团与可口可乐打了3年的国际官司后才收回了八王寺品牌。

经历同样命运的还有四川天府可乐与广州亚洲汽水,由于过程太过相似,本文便不再赘述。它们几乎都成为可口、百事两大国际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牺牲品,即使如今市场上还有它们的商品出现,但也均看不到重塑当年辉煌的希望。

0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老兵”们纷纷折戟为后起之秀让出市场机会之余,也让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后的饮料品牌们十分警惕外国资本的影响,让博弈变得更加精彩。有的利用外国资本迅速发展,有的与外国资本失之交臂失去发展良机,有的将外国资本强势驱赶,也有的防住了外国资本却死在了政商关系之上。

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崛起的本土饮料巨头,无疑是李经纬在1984年创立的健力宝。

那时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李经纬刚刚以副厂长身份将广东三水县酒厂扭亏为盈,一肚子精明他,很会经商、搞关系,做酒厂副厂长前,他是三水县的体委副主任,而那个职位是他在篮球场上与县武装部领导搞好关系之后“求”来的。可谁又会想到,李经纬最终还是“死”在了同领导的关系破裂上。

李经纬一次到广州出差途中喝到了易拉罐装的可口可乐,非常喜欢,左算右算生产这种饮料的利润要比产酒高出不少,遂产生做饮料的想法,开始寻找合适的配方。到1984年买下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开发的所谓能让运动员快速恢复体力的“药水”配方后,45岁的李经纬将属于国企的县酒厂改组为健力宝生产企业。

随后,李经纬不仅亲自设计了饱含运动气息的健力宝商标,还敢拿出当时的全部家当押宝体育营销,以28万元赞助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方式一炮而红,2年时间便做到了2亿年销售额。

这场赞助还促成了李经纬与小自己24岁李宁间的缘分,老板(李宁对李经纬始终的称谓)李经纬不仅赞助了1988年李宁在深圳体育馆的退役仪式,还出资帮助他成立了“李宁”品牌。

出资帮助李宁成立个人品牌时,李经纬已经预见到了健力宝产权不清可能带来的掣肘。1991年至1996年健力宝连续6年囊括了中国饮料行业从销量到利税、利润的所有行业第一名后,1997年李经纬迎来了自己与三水市政府的“无限战争”。

1997年,李经纬执意要将年销售额突破60亿的健力宝总部搬迁至广州,并自建38层高的健力宝大厦。为避免李经纬出走,三水市相关负责人利用国企性质加紧对健力宝的人事及财权控制,同李经纬唱起对台戏。

加上1998年,59岁的李经纬面临国企管理层的退休问题,三水市主要负责人中只有一人支持李经纬留任,形成逼宫之势;随后一年,三水市政府又经历换届选举,与李经纬有交情的老领导们纷纷离任,局势更加失控。

这样的情势下,李经纬也曾抱有对健力宝进行MBO(管理层收购)的幻想,结果被新任三水市长李贻伟在签约前一天否决,转身卖给了从小靠“特异功能”发家的张海。

张海赢得健力宝控制权的签约仪式上,被晾在一边的李经纬含泪仰天,9天后于家中突发脑溢血入院。

这还不是李经纬的终局。

2002年,李经纬被举报涉嫌贪污后被监视住院,费用全部由李宁承担,但此案一直没有完结,2009年病榻之上的李经纬强撑着出庭受审,2011年李经纬被佛山中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2003年原三水市改为佛山市三水区)、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5万元,2013年含恨去世。

经过张海及后续管理者的一番瞎折腾,健力宝早已没有了当年“东方魔水”的品牌影响力。

05

健力宝80年代春风得意力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时,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饮料行业的市场潜力,纷纷涌入这一行业。

1989年,龙环公司(怡宝前身)在国内率先推出第一瓶纯净水,每瓶售价2元,至今仍很稳定。

同在1989年,何伯权拿着镇政府出资的95万元在中山市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办公室中创立了乐百氏保健品有限公司,并很快投产以“新一代人体高级天然保健饮品”为噱头的乳酸奶,成为很多孩子的最爱。2000年前后,乐百氏全面杀入饮用水市场。

1989年盯上儿童保健品市场的还有卖过冰棍、做过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的宗庆后,创办了娃哈哈。用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赚得第一桶金后,宗庆后也看到了保健品行业的疯狂,此后几年迅速抽身,于1996年推出娃哈哈纯净水、1998年推出非常可乐。

1991年,珠海加林山矿泉水公司率先推出国内第一款桶装水,容量5加仑,但由于每桶120元的极高售价,消费群体还非常小。

1992年,本是副县长热门人选的朱新礼决定下海创业,两年后在北京创立汇源,立足果汁市场。

1993年,做过记者、代理过娃哈哈产品的钟睒睒在杭州创办做保健品的养生堂,1996年孵化出农夫山泉。

娃哈哈、汇源、农夫山泉成长为国内饮料行业巨头尚需时日,可口、百事1993年刚刚获许进入中国尚未占据主流市场,那几年的行业明星当属推出茶饮系列的河北旭日升。

尽管产品线众多,但旭日升冰红茶无疑是旭日集团最出名的产品。中国人对茶一直有种特殊的情结,“冰茶”概念也并非凭空产生,早在明代中国人便已有喝冰茶的习惯,即使茶饮料中香精的作用远高于茶元素。

健力宝由三水县酒厂脱胎而来,旭日集团是更彻底的国企,由衡水市冀县供销社转型而来,发展也全靠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段恒中的推动。

衡水市在孵化饮品企业方面的经验还是非常足的,除了古已有之的衡水老白干,旭日升之后,又有以“六个核桃”闻名全国的河北养元。

段恒中1990年接管冀县供销社时39岁,前后用了3年时间改变供销社人员混杂、办事效率低下的现状,1993年正式组建为河北旭日集团,段任集团董事长。成立一年后,旭日集团称耗资3000万开发出了茶+碳酸饮料的旭日升冰茶。

由于旭日升冰红茶舍得花钱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进行轰炸式广告营销,一年后冰茶销售额便达到5000多万元,利用这笔钱段恒中又大举收购了多条饮料生产线,并通过租赁厂房或委托加工的形式,短时间内让旭日集团在全国开设了23家分公司。

产能加持之后,旭日升冰茶销售业绩逐年攀升,1996年突破5亿元、1998年再创30亿元新高,堪称行业奇迹。

06

1999年,为保证稳定发展,旭日集团还效仿可口可乐将“冰茶”概念注册为独有商标,最终结果显然并没有保住,如今生产冰茶瓶装饮料最知名的企业是来自台湾的康师傅、统一。

旭日集团的败北并非走了健力宝的覆辙,而是企业内部财务经营不善与外部市场竞争双重压力所致。

1999年,伴随旭日集团站上巅峰,供销社组织基因里的天然弊病也再次在管理力度不严中显现,遍布全国的销售体系几乎全部由冀县本地人马掌握关键职位,集团也只将回款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标准,导致经销商与销售经理间回扣风行、为多拿回扣与奖金销售人员鼓励经销商大举囤货,导致同一地区旭日集团产品积压过多,出现滞销,陷入恶性循环。

相比之下,娃哈哈大发展之后对经销商体系的大举改革便显得非常明智。最初通过国营糖酒、副食、医药批发公司及下属批发站渠道实现全国扩张的娃哈哈,90年代中期开始感受到这一渠道策略对未来发展的掣肘,宗庆后力排众议对经销商施行“保证金制”——经销商必须每年向娃哈哈缴纳一定金额保证金并在经营过程中采取一进一结形式,作为回报,娃哈哈给予认缴的经销商更多优惠政策和(保证金)高于同期银行的利息。

后来,宗庆后又将此经销体系落实为联销体模式,实现娃哈哈的跨越式发展。至于近年来受电商渠道冲击,宗庆后不得已再次进行改革,已是后话。

面对旭日集团的问题,段恒中也针对这些情况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集团分拆为五大事业部、聘请空降兵参与管理等等,但为时已晚,因为外部两个实力更强的竞争对手已经强劲崛起。

旭日集团陷入泥淖之际,1998年统一绿茶上市、2000年康师傅也迅速向市场推出系列茶饮料,加上可口可乐、娃哈哈在这一领域的频频尝试,旭日集团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比尔·盖茨说的好,企业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才到2001年,旭日集团的市场占有率便从巅峰时期的70%跌至30%,此后逐年下降,旭日成为落日。

人们再次关注到关于旭日集团的新闻已是2011年,汇源集团以1201万获得包含“旭日升”在内的全部164个商标所有权,也曾一度复产旭日升饮料,但3年后完全放弃,因为连汇源自己都已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07

汇源果汁也是脱胎于国企的大型饮料企业。

汇源的灵魂人物、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沂源县的朱新礼,即使成为亿万富翁后也始终保持着憨厚的农民面相与口音,很容易给人留下和蔼可亲的印象。

当然,已有无数企业家的故事告诉我们,看面相是最靠不住的。

幼时家中的贫困给朱新礼留下了太深的印记,并未接受太多教育的他,一有机会便会大干一番来改善经济状况,年轻时靠跑运输发家,且商政两开花,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从一开始朱新礼便看准了山区的优势,带领村民放弃玉米改种市场价值更高的葡萄,没几年时间便让东里东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村”。

由于成绩突出,朱新礼成为受重点培养的县后备干部,37岁时被送到山东省经济管理学院进修,学成归来受命县外经委副主任,1992年成为副县长的热门人选。

显然,朱新礼并没有去做副县长而是辞职下海,成为“92派”。

起初,朱新礼接手了已停产3年、负债达千万的县办罐头厂,并将其更名为山东淄博汇源食品有限公司。此后一年,朱新礼通过引进德国水果加工设备、参加德国食品展等方式,为厂子赢得第一个大单,起死回生。

有了这样的底气,1994年朱新礼带领30余人的团队进驻北京顺义,创立完全民营的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也就是如今的汇源。

08

此后数年间,利用冠名新闻联播报时、春晚等广告方式,汇源体量迅猛增长,2000年达到12亿年销售额、占据全国果汁市场23%的份额。

同在2000年,为寻求进一步扩展市场的充裕资金,在经济管理学院进修过的朱新礼,开始了日后让他喜忧参半的资本游戏。

朱新礼首先找到了唐万新执掌的“德隆系”。彼时尚值“中国第一庄”德隆系的辉煌时期,爱喝酒爱打猎的唐万新带领德隆从一家地处西北边陲的小企业发展为控制资产超1200亿的金融帝国,正做着“大产业整合梦”,唯一不缺的就是钱。

2001年3月,汇源与德隆共同出资成立“北京汇源”,其中德隆出资5.1亿现金持股51%,汇源以设备及技术入股占49%。朱新礼利用这笔资金在全国新增20余个大型生产基地,全国仅有14条的PET生产线,汇源独占11条,风光无两。

然而,随着热衷资本游戏的德隆因2001年沪指大跌陷入泥潭(从2000点跌至1300点),朱新礼也开始品尝到被资本反噬的滋味。为了护盘,德隆开始从汇源借钱拆东墙补西墙,一年时间从汇源借走3.8亿资金。

这让朱新礼感觉与德隆继续合作下去并不是一个好买卖,德隆原本答应的5.1亿股本投资,实际只到账了3亿,如今又借走3.8亿,时间一长汇源势必被拖垮,遂向德隆提出:以一星期为限,谁先拿出8亿元,谁就能收购对方股份的方案。

协议第二天,朱新礼通过与北京顺义县委达成合作的方式筹得2亿资金,成功与德隆系分手。

舆论不乏批评朱新礼短视之声,但2003年伴随宏观调控德隆系轰然倒塌、唐万新下狱,这种声音很快消失。与德隆分手后,朱新礼提出“合作先于上市、产业投资人先于财务投资人”的理论,继续吸引资金。

2005年,汇源分拆果汁产品业务为“中国汇源果汁控股”,统一集团斥资2.5亿人民币,拿到5%的股权。2006年,朱新礼再次为汇源果汁引入法国达能、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香港惠理基金的2.2亿美元融资,为上市做好了铺垫。

2007年2月23日,汇源果汁成功登陆港交所,IPO当日上涨66%、市值达到24亿港元,为当年港股最大IPO。

09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民族情绪高涨,多年来一直主打“民族品牌”的汇源同样受益颇多达到发展顶峰。

获得2008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的朱新礼可能都已经忘了,2000年前老祖宗便曾经说过,得于斯者毁于斯。

朱新礼获得CCTV年度人物后不久,汇源便被媒体爆出销售额下滑、并购及投资新厂导致负债率过高、折旧与土地使用权摊销等费用吞噬企业利润的消息,让朱新礼倍感压力,遂提出剥离果汁生产及销售业务,转向布局果汁上游产业做纯果汁原料供应商的方案。

可这一转型方案在施行第一步便以惨败告终——汇源果汁“卖身”可口可乐未遂。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将以每股12.20港币、共计179.2亿港元的价格全额收购汇源果汁,持股41.53%的朱新礼将可套现74亿港元。这是当时可口可乐发展史上除美国本土外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尤其在前文所述北冰洋、山海关汽水正向从外资品牌手中挣脱的背景下,不可将“民族品牌”汇源卖与外国企业等言论纷至沓来。事件几经转折,终以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认定可口可乐收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裁定其禁止收购汇源而告终。

这让汇源成为中国自2008年实施《反垄断法》以来第一家未通过收购审核的企业,错失良机的汇源,此后业绩停滞不前。

10

在互联网企业频繁接受跨国融资上头条的当下,因民族情绪导致企业收购失败的事情看起来已十分可笑,但这确实就是10年前发生的事情。

对比2008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失败,2007年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以“群众运动”方式煽动民意将法国达能驱除出董事会的事情已不难理解。

作为全球知名食品巨头,如今达能在中国市场最广为熟知的产品是依云与脉动。

1996年达能着眼布局中国市场时便看上了娃哈哈的发展潜力,出资4500万美元加5000万人民币商标转让款与娃哈哈一同成立合资公司,达能占股51%、娃哈哈占股49%。这笔投资让达能收益颇丰,此后10年间从合资公司分得超30亿人民币利润。

2006年,达能派驻合资公司的新任董事长范易谋发现宗庆后在合资公司之外建立了一系列由国有企业和职工持股的非合资公司却未将利润归属合资公司、只进入娃哈哈账面的行为,认为其严重损害达能利益,遂提出达能以40亿人民币的净资产价格(对娃哈哈来说很低的价格)并购娃哈哈非合资公司51%股权的要求。

提议自然遭到了宗庆后的断然拒绝,为获得支持,远比达能善战的宗庆后大举借用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煽动舆论,双方打了29场国际商业纠纷官司,甚至中法两国元首都亲自下场参与调停,最终于2009年9月30日娃哈哈以30亿人民币对价换取达能撤出娃哈哈合资公司而告终。

“达娃之争”被不少媒体称为“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最大的国际商战”。直接效果便是宗庆后家族2010年、2012年两次登上胡润中国富豪榜首位,为避免向“杀猪榜”献祭,2013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宗庆后表示全家人已全部注销美国绿卡、没有任何外国国籍,也没有移民计划。

11

娃哈哈与达能关系破裂后,财经作家吴晓波写了一篇《“受害者”宗庆后》专栏加以批评,文中认为:

饮料行业早就是一个完全竞争领域,国家政策并无保护之必要,一切愿卖愿买,在这样的领域里,以“民族大义”的名义呼吁保护自卫,则有点贻笑大方,视天下为无人了。

专栏发出之后,同为杭州老乡的吴晓波、宗庆后从此缘尽,再无撰写《非常营销》时的亲密感,此后多年未有来往。直到后来吴晓波做起自媒体,四处参加峰会论坛,两人才有了一次同台,加上联想的杨元庆,3人尬聊了十余分钟后下台。

中国作为占据20%世界人口的巨大市场,跨国饮料巨头希望分一块蛋糕也是人之常情,败北是常有之事,达能则是不了解中国市场的典型。

为了占领中国市场,达能在投资娃哈哈之余,2000年还曾一举收购92%的乐百氏股权,这次虽然没有被赶出,但乐百氏也未获得娃哈哈式的成功,2016年达能将旗下所有乐百氏资产出售给盈投控股,彻底剥离。

12

2008年牵手可口可乐失败后,汇源果汁继续在港股上市,朱新礼也继续执行既定的产业链上游布局战略。2011年播出的电视剧《乡村爱情交响曲》(《乡爱4》)中,朱新礼亲自出席了收购象牙山村谢永强果园的仪式,成为最大牌的客串。

布局就会烧钱,为了寻求资金,2017年汇源再因朱新礼的资本游戏陷入泥潭。

朱新礼在汇源集团一直有高级经济师的头衔,此时却做着与这一头衔万分相悖的事情。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在朱新礼的授意下,汇源果汁向北京汇源饮料(朱新礼持有该公司绝大部分股权,非上市体系)违规提供42.82亿短期贷款,以供汇源饮料应付临时营运资金需要及还债。

要知道,汇源果汁彼时市值也才53.97亿港币,朱新礼挪走42.82亿人民币,都搬空了。

因朱新礼这一操作未经董事会批准、未签订协议、更未对外披露,严重违反港交所相关规定,汇源果汁自2018年4月3日起停牌至今。

正式停牌之前,知道此事的汇源重要股东之一淡马锡控股已与朱新礼决裂,3月底一次性全部清仓所持的8.23%汇源果汁股份,引起大跌之余,也完全暴露了汇源果汁连续6年亏损、百亿债务压顶、拆东墙补西墙、管理任人唯亲(汇源诸多要职均为朱家亲属担任)、以政府补贴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事实,更引起市场对汇源的全面质疑。

2019年1月至2月,春节期间出货量大幅下滑的汇源再曝债务风波,22天内6名高管离职。

港交所给汇源果汁列了复牌条件清单,如其未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港交所将取消其上市地位。

13

基本需求被巨头们满足后,为寻求差异化竞争,大量中国饮料行业的后起之秀开始以各类功能性噱头占领市场,如大自然搬运工的天然水、去火的凉茶、补脑的核桃乳、养颜的杏仁露、抗疲劳的功能性饮料、种草打卡的网红茶饮店等等,但均没有能丰胸的椰树椰汁开脑洞。

因为多年来的软色情宣传思路,2019年椰树椰汁因最新广告语“从小喝到大”数次登上热搜,很多人都没想到,这家来自海南的企业竟然有这么足的热带风情,就差提刀上马和各路丰胸产品微商抢市场。

事件闹大后,海口工商局介入调查,但你懂得,作为当地的支柱性企业,这类调查往往不了了之。

这件事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知道了椰树集团领导者王光兴的种种前尘往事,这位隔壁老王可不止关心年轻姑娘的胸那么简单。

今年78岁的王光兴是典型起于草莽的苦出身能人,幼年丧父、母亲靠卖旧衣拉扯大3个娃。王光兴初中毕业后进入椰树集团前身海口罐头厂做临时工,因聪明勤快引起领导注意,被升为办公室文书,平步青云。

不仅能讨领导欢心,老王抓起管理来也是一把好手,到哪个车间做车间主任,很快便会有起色,成为当地饮料行业有名的能人。

1983年,王光兴被调往积弊重重的海口饮料厂做改革厂长,1年时间扭亏为盈;1985年,王光兴再次被调往处于倒闭边缘的海口电子工业总公司,再次实现1年扭亏为盈的奇迹,声名大噪。

因为这份成绩,王光兴1986年以“救火队长”身份被调回海口罐头厂主导改革,毕竟此前5年换了4任厂长都没有让海口罐头厂起死回生,而是越办越糟。

王光兴再一次展现出了过人的商业才能,通过将罐头厂一分为九盈亏自负、破除铁饭碗改为计件工资等方式快速扭转局面。

不久后,见罐头产品利润率较低的王光兴盯上了椰汁市场,以5%产品利润奖励给研发人员的方式短时间即攻克整个椰汁生产行业皆头痛的油脂分离技术,并坚决使用沿用至今“新鲜椰肉榨汁,不加椰子原浆,不加香精”品控标准。

14

广告营销方面,王光兴同样不含糊,让椰树椰汁成为北京钓鱼台宴会饮料之余,开始采用诸如“白白嫩嫩”等涉嫌软色情的广告语在全国大街小巷进行轰炸。1999年的春晚广告上,一位衣着清凉的模特端着椰树椰汁向全国人民讲述“每天一杯,白白嫩嫩”的妙用,也不知当年是怎么审查通过的。

由于特殊的时代烙印,年纪较大的中国企业家们大多展现出对“毛式管理哲学”的向往,其中又尤以宗庆后、王光兴两位为代表,企业内说一不二只是最基本,“偶像崇拜”也玩得相当6,总要展示70余岁畅游长江、80岁下海斩浪的雄风。

一个人想做领袖不难,难的是一群人想做领袖时该如何平衡。从濒临倒闭到单一品类冠绝全国,王光兴也少不了能人的帮助,负责包装设计的柯兰亭便是其中一位。

柯兰亭本是海口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被王光兴三番五次邀请后才答应为椰树椰树进行包装设计,事后柯兰亭与王光兴共同成为10余项椰树椰汁外观设计专利的发明人。

伴随椰树椰汁在全国市场取得成功,作为包装专利所有人的柯兰亭也自然收益颇丰,但1998年柯却突然发现1994至1998年间椰树椰汁每年消耗的数亿张商标纸竟是由一家连印刷资质都没有的小企业提供,且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标准,椰树集团仅在这一项上便多花了7246.8万元。

由于柯兰亭的坚持,此事逐步发展为轰动一时的“椰树集团7000万国资案”,海口市纪委、监察局入驻调查2个多月后以“缺乏事实根据,难以认定”结论告终。

更蹊跷的是,1999年3月4日下午柯兰亭前往椰树集团反映情况时在公司大门口被人连砍12刀,缝合100多针才捡回一条命,此案至今未破。

凶手是受何人指使外人只能猜测,但柯兰亭被砍后直到去世的近20年间,除画画外只做一件事——同王光兴及椰树集团打官司,尽管上诉从未成功过。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真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在当事双方的数次交锋中,椰树集团爆料柯兰亭在踢爆“7000万国资案”前曾屡次要挟,要车要房要股份,而柯兰亭本人也曾在采访中承认如果没有利益瓜葛,自己不会如此坚持上诉。

15

如今柯兰亭业已去世,王光兴少了一块心病,但股权这块更大的心病也始终不能让他踏实,甚至一度让他面临下台的危险。

说起来,王光兴还是国内最早一批主张进行产权改革的国企领导者之一,早在1989年其将海口罐头厂扭亏为盈后不久便在厂内试行了内部股份合作制,1994年椰树集团亦曾被国务院列为海南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单位。

如果椰树集团在别的省份或许早就完成了产权改制,无奈在奉行“丑女先嫁”策略的海南省,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早早被扫地出门,一枝独秀的椰树反倒被领导们当香饽饽捧在手心,翻来覆去不想撒手。

加上2003年郎咸平所掀起国企改革论战的影响,王光兴的MBO计划被紧急叫停,又拖了数年时间。

到2006年,海口市政府才批准了《椰树集团有限公司改制实施方案》,将国有资产部分全部卖给椰树员工持股会,完成转制。但这又给王光兴留下了一个股权分散的椰树集团,数度通过各类方式增加持股、掌控决策权而不成,还因内部竞争激烈,遭到“逼迫引诱员工签字,表态支持创始人多持股”的控诉。

只不过,在椰树集团的官宣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骨干会上含泪辞职的王光兴被在场骨干强烈挽留,只好继续担任下去……

不管王光兴是不是戏精上身,他总还是完成了转制、保住了自己的领导权,这一点上椰树椰汁要比王老吉凉茶幸运不少。

16

“红绿之争”中惨败后,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的火,是喝多少凉茶都败不下去的。

清代道光年间即问世的王老吉凉茶,在广东地区有着极高的普及度,出生于东莞的陈鸿道自然也从小爱喝。

凉茶配方是乳名王阿吉的王泽邦作为发明人给子孙们留下的最大一笔财富,王家后人在1885年即开出了第一家凉茶店,建国后几经改造,产权收归广州市医药总公司所有(1996年正式转型为广药集团)。

神兵在手而不知妥善利用是很多国企的弊病,广药集团也没有成为例外,其生产的绿色利乐包装型王老吉凉茶多年均未打开市场局面,遂于1995年以每年300万人民币的价格授权许可陈鸿道掌管的鸿道集团生产大家更为熟知的红罐王老吉凉茶,租期15年,两种包装曾长期共存于市场,但在销量上红罐王老吉凉茶遥遥领先。

在陈鸿道的带领下,“怕上火,喝王老吉”广告语成功占领用户心智,加之汶川地震1亿元捐款等营销手段的辅助,红罐王老吉迅速抢占全国市场,一度成为继健力宝之后第二个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可口可乐的本土饮料品牌。

伴随红罐王老吉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共患难易同富贵难的问题摆在了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之间,眼看着祖国山河一片红,手握绿色盒装王老吉却多年不见起色、每年只能收300万品牌费的广药集团又岂能没有想法。

这一矛盾最终在2010年鸿道集团授权许可到期后全面爆发。2010年11月,广药集团在新闻发布会上一面宣布王老吉品牌价值突破1080亿元,一面宣布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这无异于对外公开了其与鸿道集团间的矛盾。

鸿道集团则坚称在与广药集团的合作协议中,已经成功将王老吉商标租赁延期至2020年,双方各执一词对簿公堂,2012年5月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定书中裁定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随后的事实大家也已非常清楚,广药与鸿道间的红绿之争变为红金之争,鸿道集团以金罐加多宝继续扩展市场,地推过程中多次与王老吉发生“全武行”事件。

鸿道集团此前声称王老吉商标租赁权已延期至2020年也非空穴来风,早在2002年时陈鸿道便注意到了这件事,并于02、03年通过向广药集团原总经理李益民行贿300余万港币的方式换来李对延长许可期限至2020年的许诺。

只是2005年东窗事发,李益民被判无期徒刑、陈鸿道被捕后保释外逃至香港导致续约未能成行。2019年,双方的各类官司依旧不断。

17

像王老吉一样遭遇商标经营权之争的饮料品牌还有红牛。

起源于泰国、总部却设在奥地利的红牛品牌归属于泰国天丝集团,1995年初次进入中国市场时选择与华彬集团联合成立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的方式开拓中国市场,起初公司设在深圳,1998年9月30在北京重新注册,公司成立之日也是红牛品牌经营权生效之日,经营期限为20年。

由于红牛中国发展得非常好(光北京一个生产基地便生产了超100亿罐),2018年9月29日红牛品牌经营权到期之时,双方开始各执一词,天丝表示不再授权,而华彬集团坚称手上有一份双方承诺合作50年的法律文件。

白热化时,中国红牛当家人严彬大骂泰国许家人到中国“摘桃子”;许家人则反讥严彬盗取合资公司利润,毫无商业道德。

拥有红牛配方的许家一度被泰媒评为首富,家族肇兴于许书标这一代,1923年出生于海南文昌的他,2岁时跟随父母到泰国生活,一家人各种打零工攒下一些积蓄后,1956年创立了专做欧洲药品加工的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70年代研发针对卡车司机、倒班工人等熬夜用户群的新款保健产品时,意外发明了红牛。

所以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红牛在市场上都是被当做保健品而非饮料对待。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1993年返乡投资的许书标吃了中国保健品疯狂期过后严打的瓜落儿,因迟迟拿不到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最后选择同严彬的华彬集团合作。

彼时双方在合资公司“中国红牛”中的股权占比如下,先是严彬与许家共同出资成了“泰国红牛”,之后泰国红牛在中国红牛中股份占比88%,其余股份英特生物(许家)占7%、环球市场(严彬)占4%、主要生产地的北京怀柔县乡镇企业总公司占1%。

起初双方都合作得非常愉快,但随着2012年许书标去世,家族大权转移到第二代许馨雄手中后,情况急转直下。

矛盾主要在2个层面上爆发,1.双方在泰国红牛中的股份占比问题,严彬称自己占有50%,而许家只承认其占有32%;2.中国红牛的股息分红问题,许书标在世时同意了严彬将利润用于公司增资而暂不将股息分配给股东的提议,但许馨雄接手后算了算,觉得这么多利润如果不分,就全让严彬给吞了。

2个矛盾最终在2015年9月的中国红牛董事会上公开化,严彬表示已经支付了股息,但许家人称这笔钱是通过严彬名下香港华彬集团的账户收到的,证实了自己此前的猜测。严彬大怒,立即改口称不解决好泰国红牛股份的事情,这件事就不谈。

僵持1个多月后,双方也曾各做让步,许家承认严彬持有泰国红牛49%的股份,严彬也同意开始计算股息问题。但到了查账环节,双方又变得剑拔弩张,迟迟不能推行下去。2016年,许家将严彬踢出泰国红牛董事会,双方展开拉锯式诉讼的同时,许家在中国地区寻找着新的合作伙伴,严彬则创立几乎和红牛没什么区别的战马。

因为这场热闹的商业争斗,此前均颇为低调的许家及严彬身上聚集了镁光灯,生活的很多侧面也开始被媒体报道。如严彬十分热爱豪华高尔夫庄园、酒庄的建设与投资,北京周边有上千亩的高尔夫俱乐部、夏威夷有高尔夫球场、法国波尔多有红酒酒庄、伦敦有市价超4亿英镑的豪华物业等等。

富了两代的许家,第三代身上逐渐显露出纨绔的迹象,许书标去世半年后,27岁的许家第三代沃拉育在曼谷闹市区开着法拉利以170迈的速度撞死一名巡警,舆论哗然。警方立案后,沃拉育又在律师的帮助下以各种借口拒绝接受传讯、依旧乘私人飞机到处游玩,警方迫于民意压力发出逮捕令后,沃拉育又神奇的消失了,等诉讼时效一过(6年),照样风光人前。

18

财大气粗的门外汉闯进饮料行业的故事也有不少,最著名的莫过于恒大冰泉。

大的许老板不仅喜欢爱马仕与范冰冰,更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当房地产主业进入新一轮调控周期,许老板就要进入一个新的产业、讲一个新的故事来提振市值,2019年是造车,2013年则是矿泉水与粮油。

动辄便把一个亿当做小目标的富豪们是不会算小账的,彼时许家印为恒大冰泉提出的年销售目标是100亿的规模,结果到整个2015年,恒大冰泉只实现了10.9亿元的销售额,还录得亏损23.7亿元。被打了脸后,2016年恒大全部出售集团在矿泉水及粮油业务中的权益。

许老板都不行,其他人就更没几个行的了。

看来,世界是你们的,世界也是我们的,但饮料行业终究是那帮“老家伙”们的。

参考文献:

《中国汽水地理: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款从小喝到大的专属饮料》,国家人文历史

《负债百亿、面临退市,汇源果汁如何被“榨干”?》,虎嗅网

《汇源败局:曾经那么强的牌子,那么大的老板,怎么也不行了?》,厚德创新谷

《“受害者”宗庆后》,吴晓波

《穷山距海:这段商业史比<大江大河>更壮阔》,猛哥

《广告、血案、争斗,椰树是非31年》,中国经营报

《野蛮红牛,一个金钱谎言交织的故事》,棱镜深网

来源:虎嗅APP 微信号:huxiu_com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来源于互联网与网友分享,本站只做收集与展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