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皮网首页 收藏本站 分享生活的乐趣
联系我们 手机版 分享

扫码订阅

首页 > 趣闻 > 正文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不重视奥运会了?

2021-8-13 12:30 热度: 1,362 责编:一朵梨花压海棠

1932年7月31日下午,能容纳10万多名观众的美国洛杉矶纪念体育场,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这是一场男子100米短跑的预赛,23岁的东北人刘长春站在第二跑道。

此时,他的家乡已经被日本人侵占十个月有余。

当时,刘长春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短跑第一人。1930年在杭州举办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他一人包揽100米、200米、400米三项冠军。

其中百米10.7秒的成绩,比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的百米冠军还要快0.1秒。

当时的人都说,如果刘长春去参加奥运会,肯定能替中国人拿下金牌。

就在洛杉矶奥运会开始三个月前,伪满洲国的一张报纸突然传出一则消息:

刘长春将代表满洲国参加奥运会,并已获得国际奥运会的认可!

显然,日本是想用奥运会的舞台,让国际承认伪满洲国的合法性。

刘长春一边在报纸上严正驳斥,一边临时决定:代表中国,漂洋过海去参赛。

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刘长春是唯一一名运动员,过程颇为曲折。

首先,因为是临时参赛,报名时间已经过了。南开校长张伯苓打了越洋电话到国际奥委会,走了后门才破例报上名。

其次,当时兵荒马乱的,国家拿不出经费支持。还是张学良得知后资助了8000银圆,承担了刘长春的参赛费用。

匆忙出发的刘长春从上海到洛杉矶,整整坐了22天的船,直到开幕式前一天才抵达。

舟车劳顿,船上也没有训练条件,而他的对手们早已在洛杉矶备战了几个星期,以逸待劳。

发令枪响。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不重视奥运会了?

背负着民族大义和种种不利条件,刘长春奋力冲刺,在前50米保持着领先地位。

但进入后半程,一个月没好好训练的他逐渐被超过,最终只跑出了11.1秒,获得小组第五名,没能闯进决赛。

美国记者切斯特·卡夫特在当时一篇报道中,把刘长春比喻为:

奔跑着的孤独的狼。

这届比赛,日本选手吉冈隆德成为了第一个跑进百米决赛的亚洲人。而就在三年前的中日德田径对抗赛上,刘长春还曾战胜过他。

百米11.1秒,这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留下的第一个成绩。

但带着遗憾。

也是那个年代积贫积弱的中国,无奈的遗憾。

1983年,刘长春逝世。他生前有两大愿望:

一是中国人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奖,让中国的国旗、国歌通过奥林匹克的运动场传向全世界;二是中国有朝一日能举办奥运会。

第一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1984年奥运会,中国人再次来到洛杉矶。就在刘长春曾经奔跑过的赛道上,许海峰射下了奥运首金。

第二个愿望,由小儿子刘鸿图替他完成。

2008年7月17日,北京奥运会圣火传到沈阳,63岁的退休教授刘鸿图成为了辽宁省第一棒火炬手,为父亲跑完了这段路。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不重视奥运会了?

我们280斤的主编当时正在沈阳当小记者,被派去采访。火炬传递结束,他第一个冲过去,和刘鸿图先生拉着手合了影,共享这一历史时刻的光荣。

他说:

我后来见崔健都没有那一瞬间激动。

接下来的北京奥运,主编又被派去采访,连续十多天一直处在亢奋状态。往后,伦敦奥运、里约奥运……他却越来越不激动了。

这届东京奥运会,他甚至都没看过一场比赛。

排除代沟,这也是我们很多年轻人的感受。从网上也能看到:世界上申办奥运的城市越来越少。都快办不下去了。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重视奥运会了呢?

今天这篇文章希望能为你解答。

01

刘长春之后,我们等了整整八十九年,才终于看到又一位世界顶级水平的中国人,站在奥运会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9.83秒,苏炳添把刘长春的成绩,提高了1.27秒。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不重视奥运会了?

这个成绩,在人类有史以来的百米记录中排到了第13名,是前五十名里唯一的黄种人。

相比起成绩上的突破,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运动员,再也不是一匹孤狼了。

苏炳添的身后,是一支强大专业的团队。

另一重身份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苏炳添,在2019年的论文《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里,就专门写了一个章节科学分析:

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跻身世界前列的原因。

在苏教授的论文里,着重表扬了自己的现任教练、教出过7位世界冠军的美国人兰迪·亨廷顿( Huntington)。

亨大爷采用的是一种非常土豪的训练方式:

以“冠军模型”为指导,通过高科技仪器和设备对运动员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制订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进而恶补短板,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什么意思呢?就是先海量搜集世界顶尖短跑运动员的各项身体和体能指标,打造出一个“冠军模型”,然后让自己的运动员逐一比对,针对性地提高。

2017年,亨大爷开始担任苏炳添的主管教练,一对比就发现了7处不足:

股后肌群力量和踝关节力量不足

主动下地速度和发力速率偏慢

起跑姿势不合理

前7步步长偏小

扒地技术不合理

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

亨大爷执教之前,苏炳添的最好成绩是9秒99,这名28岁的老年人早就有退役的打算;亨大爷针对性训练一年多之后,苏炳添直接大跨步提升到9秒91,再也没提过退役的事。

在东京奥运开始之前,亨大爷就预言过:

苏炳添能跑出9秒85,他有这个实力!

除了配备高水平教练和科学训练,中国田径队还努力帮提升运动员的文化水平。

苏教授在论文里强调:

近年,通过体工队与高校的共建,运动员得到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新时代中国短跑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得到了大幅提高。

此外,国家体育总局人力中心每年都会举办多期针对运动员的英语培训班……能够提升运动员的自信心和适应国外高水平比赛环境的能力,进而有助于比出优异成绩。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曾经是许多人对中国运动员的刻板印象。

其实,参加东京奥运会的田径运动员的学历,可能比你想象得要高。

拿了女子铅球金牌的巩立姣,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创历史进入女子800米决赛的王春雨,在安徽师范大学本硕连读;

同样创历史跑进女子100米半决赛的葛曼棋,母校是华东师范大学;另一位短跑名将谢震业,则来自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虽然他们大都是因为体育成绩好而入学,但至少都一边训练,一边保持了相对系统的文化学习。

比起以前马家军军事化的封闭管理模式,除了吃饭睡觉跑步,再打打兴奋剂,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当然还有我们的苏教授,这两年已经可以不带翻译,接受基本的英文采访了。

提及自己快速进步的成绩,苏教授的论文中透着一股凡尔赛气息:

目前,中国男子100m短跑的全国纪录是笔者2018年创造的9.91s……;

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苏教授以9.92s的成绩夺得男子100m冠军并打破亚运会纪录,成绩含金量极高;

客观而言,饮食、睡眠、恢复、社会活动方面的自律是笔者取得一定成绩的又一重要原因……

从1932年刘长春的孤军奋战,到2021年苏炳添的团队保障、国际教练、科学体系。

中国田径的进步,要靠运动员的个人奋斗,当然也离不开中国体育历史的进程——

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大幅度上升的体现。

02

1988年汉城奥运会,体操王子李宁出现了多次重大失误。

在跳马比赛中,他一屁股坐摔在了地上——把金牌给摔没了。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不重视奥运会了?

千千万万的中国观众守在电视前,翘首以盼这块金牌。这一摔,心都给摔碎了。

更令他们愤怒的是,李宁忍着疼痛站起来,竟然露出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中国人的脸都给你摔没了,害搁这笑呢?

批评从四面八方涌来。李宁回国的时候,机场的工作人员骂他,你还有脸回国?

有人给他寄刀片、寄绳子,甚至贴心地把绳扣都打好了,说他不是体操王子,而是体操亡子,建议赶紧上吊。

有个东北的中学生在作文里写了《致李宁叔叔的一封信》,痛心疾首地写道:

您落地时摔倒了,从而影响了中国体操队的团体名次,我的心都碎了!

最令人恼火的是,失败了您还笑,那么轻松自在的样子,您知不知道,您的成功和失败牵动了多少炎黄子孙的心啊?我真恨您。

说实在的,不能怪当时的中国人狭隘。

那时候的中国,一穷二白啥都没有,是一个在国际舞台上跌跌撞撞奋力奔跑的后来者形象,急需在奥运会这样的国际场合,用金牌来证明自己还行。

拿我们天天作比较的邻居日本举例:

1984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那时中国的人均GDP不到日本的二十分之一。

当时的日本已经普及了直饮自来水,打开水龙头就可以喝;而在中国,很多地方连自来水都还没有普及,更不用说喝了。

不富裕,又要争面子,怎么办?

充分结合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智慧和我们的制度优势,田忌赛马+集中力量办大事。

把不多的体育经费,投入见效快的项目中!

外国起步晚、水平低、竞争弱、群众基础差的冷门奥运项目,我们重点发展!

套用邓大人的那句话说,就是让一部分人先拿到金牌。

于是从80年代开始,中国集中发展了举重、摔跤、乒乓球、跳水等一批容易拿金牌的项目。而在这些项目内,又重点培养女运动员。

这些项目,总结概括起来就五个字:

小、巧、难、女、少。

至于足球、篮球这些热门大项?算了吧。

在不少省份,为了给这些夺金项目让出经费,甚至还砍掉过足球和篮球队。(国足国篮不行的原因找到了!)

为了备战1988年汉城奥运会,国家体委的事业费是每年10亿元,四年一个周期下来,花了40亿,结果就拿了5块金牌。

平均每块金牌的成本约8亿。

所以李宁这一屁股坐下去,大家能不急吗?

他这一坐,中国就白扔了8个亿。

为什么我们会觉从前的奥运会特别重要?为了一块只有6g黄金的金牌,不惜耗费几个亿的巨资?

因为,奥运会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组织能力、科技能力、综合国力,是证明一个民族崛起的战场。

十九世纪末顾拜旦复兴奥运会时,正值欧洲民族主义崛起的前夜。他的祖国法国在普法战争中被打得一败涂地,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傲视欧洲。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不重视奥运会了?

他敏锐地感觉到,这股思潮将会导致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互相仇恨、厮杀,所以才决定复兴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试图让人类在一个和平的赛场上达到彼此认同。

他亲自设计了奥运会的标志,五个连在一起的圆环,象征五大洲的人们走到一起。

1892年,他在被后世称为《奥林匹克宣言》的一次演讲中提倡:

人们想着战争很崇高、很壮丽,但是思考卫生保健则更值得称颂。最完美的人性是努力遵循公平、喜爱艰难事业、勇于挑战困难,如此而已,以上是普遍意义的体育哲学……

向国外送出划桨选手、赛跑选手和击剑选手吧!这将是未来的自由交往,一旦这样的自由交往成为古老欧洲的风尚,和平事业将获得崭新而有力的支持。

然而,顾拜旦的愿望落空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奥运会不但没能减弱人类的厮杀,反而被高度政治化,成为了一个又一个民族国家崛起的战场,和大国角力的赛道。

对一个新崛起的国家来说,它是增强民族认同、提升国民信心的最好工具。

当年刘长春参加奥运尽管没有取得任何成绩,但在很多人眼中,只要让中国的国旗跟其他国家的国旗一起飘扬起来,就已经充分成功。

当时随行的一位中国官员写道:

我国的参加……使全世界注意到老大的中国,还保存着少年的精神,要在运动界里与列强角逐,绝没有自弃的观念和任人宰割的可能。

接下来的奥运会,就更是这样了。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是希特勒展示第三帝国野心的舞台。他试图用体育证明雅利安人的种族优越性,因此,当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获得百米冠军的时候,希特勒拒绝与他握手。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日本用它来证明国家已经走出二战的废墟,重新成为了一个高素质、现代化的世界大国。

1988年汉城奥运会更不用说,韩国竟然得到了12枚金牌,仅次于前苏联、民主德国、美国。背后有多少黑哨我们就不考证了。

民族国家借奥运会崛起,背后往往是运动员的付出与牺牲。

国家荣誉的庄严概念下,每一个微小个体的境遇显得无足轻重。

2003年,另一个辽宁籍的运动员,举重冠军才力贫病而死。这位成绩止步于亚洲冠军的运动员,死的时候只是一个门卫。

才力死后,《南方周末》记者去采访了当时的辽宁省体育局的局长崔大林。

这位局长是中国的奥运功臣。他极力推崇体育举国体制,让辽宁体育迅速崛起成为金牌大省。举世闻名的马家军,就是他任下的产物。

2008年北京奥运,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的崔大林分管训练和竞赛工作,率领中国代表团首次夺得了金牌榜第一的成绩。

在《南方周末》的采访中,关于奥运,崔大林说了这样一番话,几乎无从辩驳:

即使是排除政治诉求, 现代国家也必须依靠奥运金牌来证明综合国力,甚至证明人种的尊严。

这就明白了。

为什么北京奥运的辉煌之后,我们越来越不在意奥运会了。

我们已经证明了自己。

放眼全球,人类经历了两场残酷的厮杀之后,国际秩序渐趋稳定,全球化浪潮兴起,民族主义也日渐过气了。奥运的政治价值正在消退。

除非新崛起一个想要证明自己“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否则奥运会在经济上的入不敷出,已经越来越没有城市感兴趣了。

或许,这才能让奥运会回到顾拜旦先生的初衷。

03

东京奥运会之前,国际奥委会把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又新加了一个词:

together,更团结在一起。

东京奥运举办的时候,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了2亿,累计死亡人数达到了430多万,东京疫情以每天几千例新增病例的速度蔓延……

当国与国之间的隔阂日益增大,当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空空荡荡的奥运会,together这个词,显得弥足珍贵。

这届东京奥运会,出现了一些超越胜败,被历史收录的暖心镜头。

8月1日,男子跳高决赛。

横杆来到2.39米的位置,场上只剩下了两位选手,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和意大利选手坦贝里。

两位认识十年的老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分享金牌。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不重视奥运会了?

在得到裁判的肯定回答后,他们激动狂喜着拥抱在了一起。

这背后是一段颇为曲折的故事。

卡塔尔的巴尔希姆成名已久,他是一位参加过三次奥运会的老将,拿过银牌、铜牌,就缺一块金的。

意大利的坦贝里也是一位名将。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夕,他处于职业生涯最佳状态。

但在一次比赛中,他前脚刚打破了意大利跳高纪录,后脚就在一次起跳中左脚踝韧带撕裂,他也因此错过了里约奥运会。

在恢复大伤后的一两年里,坦贝里的成绩很差,看起来很难回到巅峰状态。每次比完赛,他都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愿意与别人交流。

除了巴尔希姆。他会一遍遍敲开坦贝里的房门,充当知心大哥的角色:

不要急于求成,你受了重伤,但已经回到了赛场,现在需要慢慢来。

一年多后,巴尔希姆遭遇了一模一样的伤病,这回,换成坦贝里敲了巴尔希姆的房门。

在各自的跳高生涯的黑暗时刻,他们相互扶持。因此当共享金牌的机会到来时,他们毫不犹豫。

坦贝里说:

我们都不想把巨大的快乐从对方身上拿走,我们甚至不需要讨论。一个眼神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我们想分享这块金牌。

共享金牌后,坦贝里所在的意大利队发布了这样一条推特。

Same injury,same glory(同样的伤病,同样的荣誉)

跨越了国籍和民族,也超越了竞争关系。

诠释Together,没有比这个更暖心的时刻。

多年以后,比起奖牌榜上的数字,奥运会更能被人类回味的,其实是这样温暖的场面。

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比赛结束后,中国选手张雨霏在等着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上岸。

在泳池岸边,两个人紧紧相拥。张雨霏对她说:

see you next year.

明年亚运会见。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不重视奥运会了?

一个中国选手,一个日本选手,相差两岁,较劲多年,强项都是蝶泳,说是一时瑜亮并不为过。

然而在2018年,池江璃花子就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开始住院接受化疗、干细胞移植。

一年多的抗癌经历严重损害了她的身体,体重在一年时间掉了20多斤,力量也全部消失了,连引体向上都做不了。

2020年3月,池江璃花子病愈重新开始游泳的时候,这位曾经的顶尖选手,只能游到自己的初中水平。

可以说,能够赶上东京奥运会,池江璃花子已经战胜了自己。毕竟,她的病还有随时复发的风险。

张雨霏的一个拥抱和一句“明年见”,无疑是对这位多年对手最好的祝福和尊重。

由于历史原因,中日两国看待对方,似乎天然都带着敌意。

这次奥运,因为开幕式的风格、乒乓球比赛中的直接竞争、体操中比赛中的争议判罚……中日民间矛盾再次被激起。

在这种氛围下,张雨霏和池江的拥抱,更显得珍贵。

其实,大部分中日运动员之间的关系,远不如两国网友的关系紧张。

从中国队手里抢走了乒乓球混双冠军的伊藤美诚,这几天总是被挂在中国的热搜榜上。

但她经常来中国训练,又是和孙颖莎比肌肉,又是送妈妈做的饭团给马琳吃,和中国乒乓球队关系好得很。

福原爱就更不用说了。不久前深陷婚姻困境,在日本被骂惨的她说:

我能活到今天,真的感谢中国人支持。

难以想象,在那个小山智丽高喊“呦西”的80年代,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一开始,也出现了几个辱骂攻击奥运冠军的杠精。但他们迅速被铺天盖地的网友骂得不敢抬头;

中国队输掉了乒乓球冠军,运动员在发布会上低头检讨,而下面的网络留言是一排排的“没关系”“努力就好”;

……

这正是我们对待奥运会心态上的进步。我们输得起了。

比赛输赢被赋予的民族主义与政治色彩,是有时代局限的;唯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真实永恒的。

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我们依旧为胜负呐喊和不甘,但也更愿意把掌声给予运动员之间的惺惺相惜,给予新冠疫情下国与国之间的守望相助。

毕竟,奥运会的初衷,是人类永远不会过时的三个词:

和平,友谊,进步。

来源:8字路口 微信号:crosseight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博海拾贝 »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不重视奥运会了?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来源于互联网与网友分享,本站只做收集与展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