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皮网首页 收藏本站 分享生活的乐趣
联系我们 手机版 分享

扫码订阅

首页 > 趣闻 > 正文

我还是会想起那个夜晚

2021-7-21 20:30 热度: 473 责编:一朵梨花压海棠

我还是会想起那个夜晚

九年前的今天,我本来傍晚要去霄云桥外的四得公园踢球。下午两三点,外面开始落雨了。开始只是小雨,微信群里我们还约定风雨无阻。

到了17点,眼瞅着雨跟黄豆大似的,大家只能作罢。有两位小伙伴甚至都到了球场门口,又打道回府了。

“雨神”萧敬腾那天刚好在北京开演唱会。下午6点多,他发了一条微博:

北京的朋友们,你们在哪,我在五棵松等你们。

网友们在那条微博排队开起玩笑,别等了,自己唱吧。

社交媒体上,那会还是调侃暴雨的轻松氛围。没有人知道,这将是一个让北京人无法忘记的雨夜。

那个夜晚对很多人来讲,漫长像一辈子。一位妻子失去了丈夫,在二环路广渠门桥下;有一位父亲失去了儿子,在东风乡辛庄村的平房里;一个儿子失去了妈妈,在房山采石场的大坑里。

2012年的7月21日,一条源自孟加拉湾的水汽通道,和一条来自东部海区水汽通道,在中国华北上空交汇,让北京下了一场60年一遇的大雨。它带走了70多条生命。

那次7·21,我跟七八个同事一起,在北京跑了上千公里,问到了其中25个逝者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

把故事铺开,我们后来还写了一个涉及到整个城市的人情故事。年过半百的环卫工人将半个身子浸入水中,用手疏通被堵住的下水口;众多的私家车主亮着“双闪”,去接被困在机场的八万名旅客;还有无数门店,免费给无法回家的路人借宿。

故事里的很多主角,像那晚的大雨,天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过经历了这些,你就会明白一位雨果的那句话:

检验一座城市的文明,一场大雨足矣。

整整九年后,又一个极端天气袭击了北方。

一条黄淮气旋低涡,在郑州上空遇上了6号台风“烟花”和第7号台风“查帕卡”。百年未遇的大雨,就这样来到郑州。

在7月18日和19日,郑州气象局给出的暴雨预警都是黄色。昨天早上6点,郑州气象局发布了红色暴雨预警,预计未来三小时郑州降雨量将达到100mm。

当天上午9点,郑州市城防办启动了一级响应,并出动了上百台的发电机,450台抽水泵,相关防汛人员21500人。

平心而论,郑州的防汛物资储备还是不错的。对比同处黄河流域的省会城市西安,各类物资数量要多很多。接下来郑州天气也的确如气象局所料,单小时降雨量基本在50mm以下。当天下午3点,郑州市地铁还宣布将尽全力保障市民出行:

那个时间段,郑州市降雨量大约在20mm左右。

15点以后的暴雨,才真正超出气象部门预警。从15点开始,郑州市小时降雨量突破50mm。16点,郑州市气象部门预警未来三小时降雨量将超过100mm。但仅仅在17~18点的一个小时,郑州市降雨量就超过200mm。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晓陶跟我说,郑州现在的降雨量远超出城市负载。一般一个北方城市能够承受每小时30~50mm就不错了,郑州达到一小时200mm:

这个降雨量,我们搞抗洪的都没听说过。

我研究了下,即便在降水丰富的广东,一小时内降水超过100m,就是五十年不遇的。

2017年,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对郑州市暴雨内涝淹没范围和淹水深度进行了模拟分析。他们发现,郑州市区总体排涝标准较低,排涝能力严重不足。

昨晚,我和该团队的王慧亮博士聊了一些。他说郑州的管网设计只能用来防范一年一遇的暴雨洪灾,面对这个体量的暴雨根本无能为力:

这不仅仅是城市内涝,是区域性极端暴雨事件。

国内大多数城市都是按一年一遇的力度来建设管网。好一点的,可以防范五年一遇,国外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才做到了防三十年一遇的设计。

王博士说,我们国家大江大河的防洪基本得到控制,压力大的是中小河流和城市内涝防洪,而郑州这次就是:

典型的中小河流和城市内涝叠加。

可想而知,河南人民面对的是什么灾难。

郑州市内,最惨烈的伤亡出现在五号线内。困在郑州地铁五号线的500多名乘客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

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7月20日18点至21点,乘客们被困车厢近三个小时,缺氧是伤亡的主要因素。

郑州东站滞留了上万个旅客。一位旅客小林告诉我,那一夜有人晕倒,120怎么也打不通。便利店买吃的要排队,手机没电只能去卫生间排队充电。后来卫生间被安上了插排后,她也排了两个多小时才充上电。

无论如何,郑州市区有成建制的救援力量。周边的很多农村,受灾情况因为救援力量不足,反而更严重一些。

在郑州正西边九十公里的巩义康店镇杨岭村虎丰沟,上午十点多钟时山体滑坡,离山体近的几所房子轰然倒塌,赵田等约30多位村民被困。赵田在的五人小组里,两人受伤,一位成年人头部被砸伤,另一位成年人腿被砸伤,血流不止,只做了简单的包扎。村子里另一位村民直接被埋在了塌方的屋子里。

赵田们用仅有的手机电量打爆了119、110、120求救电话,但12个小时过去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由于道路被冲断,救援人员无法抵达。昨天晚上十二点,他和我说:

被埋在屋里子的那个人希望不大了,我们现在想把伤者运出去。

在荥阳市贾峪镇老邢村,大量村民被困,已有人员被水冲走,电线杆被冲倒断电断网,部分房屋被淹没,路被冲塌,更多人被困山中,现在已失联12个多小时,音讯全无。当地一位在外的村民发求救信息说:

我求求你们了。

从昨天下午五点起,我就再没能联系到这村里的任何一个人。

就像九年前的北京大雨一样,昨天的郑州,市民间的互助互救,令人动容。

从地铁五号线到银基商贸城,市民们都在自发救人,素不相识的人们聚拢到一起,淌水回家,此时此刻,陌生人们互相依赖。

一位女子掉入积水坑,旁边的大哥死死拽着她不松手,还在大喊:

抓好,妮儿。

郑州地铁5号线上,一个女孩子记录了一则视频,视频中她带着哭腔,说外面的水已经到没过胸部,我手机马上没电了: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最后一条微信。

一位被救援队从五号线地铁里救出来的女孩子在微博上说,所有的男生都说让女生先走,他们和消防员泡在水里,接应一个又一个女生出去。很多人评论说:

河南男生真中!

还有一位郑州女生,说自己在水里艰难跋涉,从三点走到六点,才走完平时二十分钟就能走完的路,全程都是和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拉着手走的。在她被冲走的时候,周围的人死死拽着她。她说庆幸自己生长在中国。

从携程上来看,昨晚郑州大部分酒店的房价不涨反降,有的青年旅社,甚至把价格调到了六块钱,还有很多老板免费开放大堂过夜,提供毛巾和热水。

郑州花园路上的一家电影院,容留了上千人住宿;新郑路上的铁记烩面,收留了几十人在店里避雨,他们可能是昨天郑州最不担心饿肚子的一群人。

最感人的是微博上看到的一张图片。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因暴雨停电,他们打着备用灯做手术给产妇接生。

我还是会想起那个夜晚

小宝宝出生后,一位护士姑娘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世界的洪水猛兽:

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

截止目前,郑州地铁通报了12人死亡,巩义通报的是至少4人死亡,但从社交媒体传来的影像资料来看,伤亡数量肯定不止于此。希望早点看到更全面的信息,毕竟每个人都有名字,有生活,有亲人。

北京大雨过去了九年,每次路过广渠门桥,我还是会想起那个夜晚。它就像一座城市的伤疤。

大雨过去第二天,我去广渠门桥底下看现场。大水褪去了,桥底下有人放了鲜花。丁先生的不幸去世,引发了舆论对北京整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救援的反思。北京的几十座下沉式立交桥,之后都完成了改造。

关于郑州这次大雨,很多专家都无奈地和我说,这是极端状况的天灾。家园可以重整,亲人可以团聚。即便如此,我们也肯定有很多教训可以总结。

来源:兽楼处 微信号:ishoulc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博海拾贝 » 我还是会想起那个夜晚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来源于互联网与网友分享,本站只做收集与展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