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皮网首页 收藏本站 分享生活的乐趣
联系我们 手机版 分享

扫码订阅

首页 > 社会 > 正文

中国患者一年吃掉百亿保肝药 为什么国外根本没这药

2019-7-18 14:40 热度: 5,297 责编:一朵梨花压海棠

 

抗结核病治疗的“标配”

俗称“痨病”的肺结核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当人们以为已经消灭了肺结核的时候,最新统计却显示,中国一年新发病的肺结核患者近90万人,死亡3万多人,结核病年发病人数在全球居第二位。

根据WHO发布的最新版《结核病治疗指南》,多数人能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但少数人会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以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伤最为常见,但发生率在不同国家和区域差异明显,如美国小于1%,英国大约为4%,亚洲以印度最为严重,而中国的这一数字大约为2.55%。

肝脏是大多数药物代谢转化的器官,因而容易造成药物性肝损伤。在一线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利福平与吡嗪酰胺都有可能是罪魁祸首。肝毒性的发生有两种机制:一是抗结核药物及其代谢物对肝脏直接带来的毒性作用,与服药剂量有关;二是机体的特异质反应,这种情况不可预测,仅发生在少数超敏体质的人身上。

1968年~1971年,美国弗吉尼亚州某医院爆发肺结核,但在201例服用异烟肼的患者中,仅3例出现了肝功能指标转氨酶超标的情况,并在继续服药一年后回到正常水平。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2015年发表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指出,在出现生化指标异常的病人中,多数人能够表现出适应性。也就是说,生化指标只是暂时性波动,继续用药能够回归正常值,真正进展为严重肝损伤的情况比较少见。

尽管药物性肝损伤只是少数人出现的不良反应,且国内外相关权威文献、指南并未指出保肝药有确切疗效,但保肝药却成为中国结核病治疗的“标配”,甚至以“专家共识”的形式规定下来。在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的《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里,对于已出现肝损的结核病人,保肝治疗被频频提及。对于高龄、营养不良、HIV携带者、嗜酒等具备药物性肝损伤高危因素的结核病患者,也提出可以考虑预防性保肝治疗。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医生肖和平指出,不推荐为避免少数结核病患者出现肝损,而让大部分人服用预防性保肝药物。哪怕是对于那少数潜在的超敏性患者,多项研究也否定了保肝药预防肝毒性的作用。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控制中心等机构的学者,追踪了中国4000多名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其中,2752位病人预防性地使用保肝药,最常用的药物为保肝片、水飞蓟素、葡醛内酯和肌苷,结果这些人出现肝毒性的比例为2.4%。

而剩下的1552位病人皆未使用保肝药,出现肝毒性的比例为2.5%。两组数字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使用保肝药并不能预防性地降低结核病治疗中肝损的出现概率。这一结论于2014年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肠胃病学与肝病学》上。

另一方面,对于体质具有肝损发生高危因素的结核病患者,多份国外指南只是要求加强其肝功能监测的频率,并未提及需要服用任何保肝药物:WHO的《结核病治疗指南》、美国胸科协会《抗结核药物的肝毒性管理指南》、马来西亚《结核病管理指南(第三版)》、加拿大《医疗服务者所需结核病信息(第四版)》等国外相关指南都要求,对所有结核病患者应进行密切监测,以便在其发生不良反应时,能够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

上述国外结核病治疗指南,都将转氨酶升高至大于正常值上限的5倍,或大于正常值上限的3倍同时合并临床症状或黄疸,定义为药物性肝炎或肝中毒。对于出现肝毒性的患者,如果能够确定是抗结核药物所致,就要根据肝损伤程度调整结核治疗方案,例如停药或换成没有肝毒性的替代药物,等待肝功能恢复,但只字未提需使用保肝药物进行治疗。

国际上通常将药物性肝损伤分为5个等级,肝衰竭属于第4级,美国肝病协会只对药物引发的肝衰竭患者推荐了一款药物:N-乙酰半胱氨酸(NAC),这是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的唯一药物性肝损伤解毒药物。

哈佛大学医学院全球健康与社会医学系讲师詹尼佛・弗林(Jennifer J。 Furin)同时兼任WHO高级顾问,曾参与过海地、秘鲁、南非等多个国家的结核病治疗项目。她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在美国及她所去过的国家,并不使用保肝药物。“由于没有对照研究的证据来表明这些保肝药的好处,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不会向肺结核患者提供这类药物,而且WHO也并未推荐。它们不仅增加了病人用药的负担,而且颇为昂贵。”她补充说,或许不能排除中国的研究中有相关证据,但是国际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尚未提供任何“保肝药有益”的证据。

肺结核治疗的费用是林云比较沉重的负担,一些病人花在保肝药上的钱比抗结核药物的费用还多。“我每个月的抗结核药才花200多块钱,保肝药就要900多元,”一位网友说,“保肝药给我的印象就是贵。”

尽管每次复查肝功指标都很正常,林云还是一直按时吃保肝药。直到治疗9个多月后的一天,她忽然开始怀疑保肝药的必要性,加上胃肠无法承受这么大剂量的药物,就悄悄将保肝药从每天三次改为两次,现在她每天只吃一次,肝功指标依旧稳定。

与她一样擅自做主的还有一位病友,他说,“(保肝药)这玩意儿贵得要死,我辞职养病,穷人一个……我吃的保肝药,一开始一天9粒,后来减量到只吃6粒,再后来又减到3粒,肝功依旧没问题,于是索性停了……后来异地复查,医生对此很不满,说万一肝损怎么办云云。”

不过,在临床医生对保肝药普遍持支持态度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结核病患者对此未曾有过怀疑。在多个社群的讨论中,病友们在分享治疗经历时,均提到遵医嘱用药――保肝药一定要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来源于互联网与网友分享,本站只做收集与展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