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引起思考的现实课题
记者认为,新型祭扫的出现除了满足了部分人群“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现实需求外,所秉持的理念也在不经意间推动了环保、文明观念的进步,比如焚烧纸钱及点燃炮竹制造的“星火”和喧嚣被清洁的科技替代,这对环保是一大利好。
当然,不少人担心这些方式会不会消解清明的仪式感,让情感变得廉价,事实上,相似案例早已被广泛接受。新年佳节,不少人熄灭手中的明火,去点燃网上虚拟的引信;国家公祭日,更有高达1500多万人次在公祭网上点烛、献花、鸣钟、祈愿。
然而,新型扫墓的出现,虽不足以成为移风易俗的标志,却依然带来了伦理道德上的争议。直播扫墓会不会涉嫌侵犯隐私?代人尽孝适不适合家庭伦理?线上扫墓随意定价是否合理?这些疑问的产生,显然是需要引起思考的现实课题。在新事物新现象屡屡搅动时代浪潮的当下,公序良俗不能缺位。
代扫业务也是未来的祭奠方式之一。如果亲属就在当地,亲自扫墓自然最好。但是现在随着老人增多,一个年轻人到清明节可能要祭奠七八个老人,如果身处外地或者行动不便,不能亲身前往扫墓祭祖,请人代为扫墓也不能被贴上不孝的标签。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