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偌大的中国,可能没有其他城市比重庆更适合拥有「后浪」的称谓。
抗战陪都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和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搬迁于这座西南小城,为重庆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也为抗战胜利贡献出巨大力量。
1997 年,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元素再度向重庆集中,将它打造成今日的西南经济中心。
两个历史时期里,中华大地孕育出的优秀果实因为不同的原因向重庆汇聚,使它成为发展脉络意义上的「后浪」。
这是一道颇具立体感的「后浪」。
每个清晨,重庆轻轨李子坝站楼上的居民,都会在列车的驶入驶出之间苏醒。
每个夜晚,渝中半岛洪崖洞的霓虹,勾勒出层层叠叠的立体房屋森林。江水拍岸声与人间喧嚣声混合成立体声吟唱,穿越古今。
它的城即是山。在繁华都市区,混凝土抹平了大楼与山体之间的缝隙,高地错落的天桥、轨道和道路系统连接着山顶、山腰与山脚。往往在爬上一座高楼后,又发现一片车水马龙。
它的山也是城。在都市圈以外,一条条平行列阵的山岭,就像大地上翻滚着的涟漪,推动着立体重庆阔步向前。
立体、美丽、魔幻,重庆也因此成为最受旅游者欢迎的网红之城。
而当我们深究这份立体感的来龙去脉时,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原来它竟也是另一种「后浪」——整个华南大地历经亿万年光阴塑造出的地貌「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