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皮网首页 收藏本站 分享生活的乐趣
联系我们 手机版 分享

扫码订阅

首页 > 趣闻 > 正文

互联网的下一代,越来越保守了?

2020-8-6 13:30 热度: 635 责编:一朵梨花压海棠

看到许多人说:互联网上的下一代,是越来越保守了。

近几年的整体风潮,的确在保守起来。

但我另有个不同的思路。

我小时候,1980年代到1990年代,现实生活中似乎也开放不到哪里去。袒胸露背的装饰当然有,但是少。

自然有引时代潮流之先的,也有更多指指点点的。

小孩子们,经常是啥都不懂。爸妈也不肯解释“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只肯说“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你是水里漂来的”之类。

初中生物课本里的生理常识,都是自学,老师到那课就不讲,让同学们自己读,同学们窃窃私语。

陈佩斯和朱时茂《姐夫和小舅子》的小品,大家都看过。还记得朱时茂为啥捉陈佩斯吗?

“聚众放录像”。

陈佩斯还冤枉:

“我啥都没看着,录像里那女的一开门,你就进去了!”

我记得到21世纪初了,坐火车长途车,摊上还有卖各类地摊印刷《法制文摘》,描述各类猥亵案件。

其实字字句句,绘声绘色,简直不是案件报导,就是擦边球颜色小说。

那会儿我们乡下印刷厂,还印一些奇怪的武侠小说,许多是卧龙生先生的。好好的情节读着读着,忽然就来一段很突兀的“好哥哥我要”之类的剧情。

那会儿我有乡下亲戚结婚,长辈们会偷偷摸摸在洞房枕头那边塞几本杂志,全都是18禁故事,据说是用来助兴兼教学,生怕新郎新娘不懂怎么操作。

我猜上面这些文字,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

我记得还在中学时,的确那会儿氛围很保守,也很简单:没独立呢,对男女关系一知半解。平时忙于家里学校两点一线,而且是非观特别刻板,一切按老师说的算。

那会儿反而会奇怪,大人怎么就那么说得开话,酒席间什么段子都敢说呢?唉!

许多人都觉得年纪越小越开放,我觉得,不一定。

大多数孩子没成年之前,确切说没进入青春期之前,其保守刻板,可能还胜过成年人。

毕竟是在一个不许早恋的环境里长大的,男女生之间有点什么额外谈论,都会被同学们哄笑。

这样的氛围,保守是正常的。

大概,人在观念上开放起来,该是成年、独立、青春期后半段吧?

20岁到30岁,是这方面慢慢开明起来的日子。

开放程度,则大城市优于小城市,小城市又优于农村。

所以如果您觉得一个孩子观念上显得保守,有这么种可能:

他年纪真的还小,或者,来自于一个相对保守的区域。

另一方面,网络环境。

大概是21世纪初吧:拨号上网时代,互联网野蛮生长。

那时互联网还是小众产品,大家可以插科打诨胡说八道,说点平常不敢开的玩笑。

现在回头看互联网初期的许多文字和笑话,不少都挺开的。

那时互联网是个小菜场小茶馆,大家蒙面凑一堆,想说啥说啥。

那时的媒体,也多少带着小众独立的姿态。想怎么玩怎么玩。

因为那时候,互联网与现实有着明显的区别。语境是如此不同,所以大可以放开说。

我个人的体验是,21世纪的现实社会未必真有多开放,更可能是因为,当时互联网这种小圈子氛围,以及整体构成——学生和刚上班的人居多,大城市用户居多,二十来岁居多。年纪轻,刚独立,血气方刚——于是给人一种错觉:

大家都很开放了?

但其实回到老家,去乡下探亲,接触现实,该保守的还是保守。

就像同样这么一幅委拉斯凯兹的画,在21世纪初互联网上发,大家知道是艺术;回到当时的亲戚们中间,他们还是觉得“这是流氓!”

互联网的下一代,越来越保守了?

后来,慢慢地严起来了。

以及,互联网也扩大了。

互联网由小菜场,变成了大众农贸市场,也越来越接近现实状态。

搁互联网大佬那里,这叫下沉——我们看到的互联网氛围,越来越脱离小众私房话,越来越接近现实世界。

即,互联网用户不一定再是大城市里的职员和学生,也包括小城市、县城以至田间地头的普通百姓。

我去年回乡的经历告诉我,对那些在高速公路休息区坐着抽烟,顺便刷刷手机的年长者们,看个综艺,就是会彼此传手机,骂:

“你看这个吊带衫都穿出来了,真真叫不要面孔!”

只是这些声音,以前在互联网下,现在,上互联网了。

也许是时代变保守了,更可能是保守又朴素的孩子与长辈们,学会上网了。

所以,大概,是这样吧:

——下一代人显得保守?其实也不奇怪,可能恰恰因为年纪太小。

想想我们自己十来岁时,看个吻戏都要被父母转台时,还不是会觉得“大人们怎么能那么若无其事地说好多带颜色的话呢?”

越是年纪小,越是容易想当个好孩子,越是想维护一种清教徒式的纯洁,要一切非黑即白铁板一块才好。

——整体的口风越来越保守?

除了一些导向之外,更可能是:

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如上所述,21世纪初开放的互联网,更多是大城市用户、年轻职员和学生。所以能给人一种开放氛围的错觉。

而如今现实的互联网则是,如下图:

互联网的下一代,越来越保守了?

只是互联网初期的小茶馆氛围,大批二十来岁的青年人撩骚,让我们产生错觉,误以为大家都能用成年人的姿态说这事了。

但互联网的无限扩大,无限接近现实世界,外加各色年龄段的意见陈列,也许反而在告诉我们真相:

如果一个世界的人都开放,再怎么导向保守也导不回去的。

更可能是,还没成年的孩子们,以及我见到的那些看到吊带衫就大呼“不要面孔”的年长者们,才是这个时代互联网的主力军。

来源: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来源于互联网与网友分享,本站只做收集与展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