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雪球上做了个访谈,关于万科多元化的。我看到有人在问万科养的猪会不会和其他地方养的猪味道不一样,一下子勾起了我对猪肉的食欲,让我想起不少与吃的相关的话题出来。
我记得上大学时喜欢上了吃煎饼果子。不过杭州这里都叫鸡蛋饼,是当地摆摊的大妈做的。当时卖1块5一份。我当时天天去校门口买,那个大妈都认识我了,远远看到我就开始给我做,每次都要小葱多放一些,甜酱多刷一些,最后是放两根油条,其中有半根算是熟客加送的。而我总觉得吃不饱,一般都是要每份里放两个鸡蛋,要两份。这样就是一共四块钱。
做法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下面这个。
前几年我还特意买齐了工具在家里做,发现怎么都做不出那种味道来。我妈还说是我技术不行,就亲自上手,发现那块面总是沾,弄不成那样薄薄的。摊出来的也不怎么筋道。
一开始我中午还可以去买,后来她告诉我,中午不行了,城管抓的太严了,晚上来。我于是晚上过去,远远她就给我招手。再后来我出了学校大门,看着马路对标空荡荡的没人。走过去还是没人。正到我转身要走,不远处听到大妈的声音:这里这里,在这里。我转身看到她在小区的铁栏杆里面。“哎唷,真是吓得嘞”,一边熟练给我做着,一边说。后来告诉我,里面也没得做了,改到晚上在南门青芝屋那边了。所以我又从当时学校北面的25舍跑到最南面去买她的鸡蛋饼,几乎天天如此。
我还记得我离校的前一天,最后一次去她那里买。她远远就看到我:两个鸡蛋,两个饼?她还是和往常一样很开心。我说:恩。然后她就说:你毕业找好了哇?我说找好了,明天就走了。她稍迟疑了大概一秒:你们同学最近聚会的吧,有几天都没有来。我说是啊,以后都吃不到你的鸡蛋饼了。她说她后面大概也不做了,只是有我们这些常来吃的也舍不得,等我们毕业了她也收摊了,城管抓的越来越严了。
毕业之后开始上班,有一次和几个同事晚上出来逛,有个人请我们吃炒米线,其实我们当地有叫炒粉干的。那是我第一次吃。吃了就感觉真的好好吃。于是后面我就经常在租的房子下面的那家摊位上买,一直买到我搬到自己的房子里。价钱也从一开始的两块涨到三块,最后是四块。后来我在家自己做炒米线,发现味道和外面卖得也差不太多。我在腾讯视频上搜到几个视频,比如下面这个。
但我看他做的这个样子,感觉就不会太好吃。还有的鸡蛋都不搅碎直接放油锅里,这样味道更差劲。我做炒米线除了稍微放点生抽,不会再放水。一般卷心菜大火炒到断生就放炒过的鸡蛋、火腿以及米线进去翻炒。总体来说还是很容易做的。
之前在讨论红旗连锁时,我提到社区便利店里做的成功的711,与其说是便利店,不如说是速食店,而且其速食还是比较有特色的速食。对于像我这样的吃客来说,一旦喜欢上了某个味道,几乎天天都会去买,一如我买了三年的鸡蛋饼和四年的炒米线一样。我前几天看到小区门口也有在卖鸡蛋饼的,已经是5块钱一份了,油条也只有一根。另外还卖豆浆和牛奶。生意的确很好,始终都要排队。你说如果红旗连锁要有一款类似于鸡蛋饼这样的卖品,连带着卖点豆浆牛奶口香糖什么的,生意一定火爆到炸。但鸡蛋饼这种生意,现做的好吃,一旦凉了再热,口感就很差。摊位老板自己挣的就是他自己的工资,你雇人来做,付了工资和房租之后,可能也不剩什么了。也因此即便是卖速食,也要选择可以人力投入较小而又能吸引到人的。这就需要特定的口味才可以。这就是竞争力了。
之前我提到过苏宁易购的小店。说实话我去过两三个,里面卖肉包子也卖煮玉米,但就是没什么人来买。小店的周围都是一排的夫妻店,这些店里的包子我有时候会去买来吃,味道还真是蛮好的,价格也不贵。就是盐放的有点多,我口味偏轻,每吃一次就喝半天的水。也因此我觉得没有特殊的口味,其实你根本吸引不到顾客来。民以食为天,这个食不是填饱肚子这么简单。
一般一个店里什么时候人气最旺?降价促销的时候。为什么呢?还用说嘛,肯定是便宜。所以大家对价格一定是敏感的。而盒马鲜生说现在的新青年对价格不敏感,这我就真不同意了。按照联合国的定义,45周岁以下的都算青年,所以我也算青年,油腻青年^_^,我对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不过话说回来,通常打折促销的时候都的确不爱凑热闹,因为我对人多的地方有点心理恐惧。
昨天看到新闻,盒马在福州关了几家店,阿里巴巴似乎也在调整其开店的策略。之前天猫超市与京东竞争,实际上是不成功的,又搞盒马鲜生,一度搞得风风火火。实际情况恐怕只有马爸爸自己清楚了。从马爸爸的发言,我感觉他对于互联网有一种迷恋般的执着。而这种互联网思维其实用在大多数场合都是惨败收场的。阿里巴巴的收购,基本就是冤大头的代名词吧。不同行业有不同行业的内在逻辑,不是加一个互联网就能包打天下的。即便在我所在的这种传统行业,时不时也要来个大数据,来个什么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什么的。看着这帮既不懂公司的实际业务,更不懂互联网的傻逼们天天大放厥词,我实在懒得去废话那么多。我总是觉得,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工具在不同人的手里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关键还是看管理层如何去用。至少在生鲜零售领域,那些PPT做的天花乱坠的所谓新零售,我是当真不知道他们以后靠什么赚钱。
所以我们有时候分析公司,还是要看其核心的赚钱逻辑到底是什么。所谓的便利店的东西可以卖的比其他地方贵,这是纯粹扯淡的说法。这些卖的更贵的便利店,其坪效很低就是明证。坪效低说明什么?说明冤大头比较少,韭菜不够用。所谓新青年都很懒,他们更在意品质不在意价钱的说法更加扯淡,如果真如此,你何不把售价继续翻倍,这样非但不烧钱,还可以赚钱了。新零售无不靠烧钱来赚流量。而这些流量根本没有任何粘性可言,一旦价格优势消失,顾客就立马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赚钱的逻辑,建立在赚聪明人的钱的基础上,你不能总是把别人当傻瓜来耍。他们或许第一次傻,第二次傻,但不会永远傻。那么,你只是用来收割傻瓜的吗?真正的事业长青,是要为顾客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
哦,对了,最近丰巢收费的消息炒的沸沸扬扬。这很显然又是一个互联网思维的产物,烧钱把对手们都烧死,垄断市场之后收割用户。其实快递柜的存在的确是便利了整个电商生意链条的,这使得很多人收快递的确比以前方便了许多,也不容易丢失。而快递公司送快递的效率也提升了许多,这也降低了快递的成本。
但是,什么东西都有一个但是。这里的前提是我必须从网上来买。是的,如果我可以从实体店买,也可以从网上买,那么我就有一个选择,哪个性价比更高我就选择谁。而这个性价比不仅取决于电商公司的成本压降,也取决于快递公司的效率,也取决于快递柜的收费。如果这三者的成本之和大于实体店,那么顾客转而会去实体店购物。
具体来说,电商和快递公司都会从整个生意链条中分一杯羹。而丰巢此时要来分羹了,他要抢的其实是电商和快递公司,而不是顾客。因为选择权始终在顾客手中。丰巢的这种收费行为,其实属于痛感非常突出的收费,对客户体验影响极差。为何?你买一个100块的产品,标价100元和标价101元,一共也才差了1%而已,对于销售的影响并不显著。但顾客买了你100块的东西,送到家时要额外收一块钱的保管费,他不会把这笔账算在买的东西上,而会放在买这个东西要付费上,痛感极其强烈。哪怕就是这么一块,也是收费和免费的区别。就好比你下载一个腾讯视频是免费的,但购买它的会员服务要收费199(我随便写的)的。很多人还是会下载,然后支付那199元。但如果该策略改为下载软件需要1元,然后支付会员服务收费198元,我觉得其下载量会大大减少。收费一元和不收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验。也因此丰巢如果真要如此实施,那么客户的退货率可能会提升,这会大大增加电商的成本;丰巢客户会流失,客户会更多选择其他方式接收快递;快递公司会面临损失,因为客户的选择使得投递效率下降。这是一个三输的结果。
最后可能的结果:丰巢延长收费时限,比如改为48小时或72小时,同时提高对快递公司的收费。而快递成本的提高会最终以隐性方式专家到产品售价上。但这个售价会受到实体店售价的制约。
从法律上来说,我选择的送货地址是家庭住址,并不是快递柜。而快递公司未经我的同意放入快递柜,超时了还要收钱,这是没有道理的。我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会选择拒绝接收,直接退货。当然有人说了,有些人的快递长期放在里面占用资源,而这些都是有成本的。这些真要处理起来其实也是可以做到的。前年我在江苏云柜上扫码扫出一箱泡面出来,我一看上面的购物信息,发现是一年半以前的。我反正是忘了,快递也从没提醒我。于是我打电话给京东要求退货,京东客服说,我不是已经签收了吗?我说:请出示我的签名。他说:我们放在快递柜都是发短信通知你的。我就说:我买的时候送货地址明明是我家,假如说你直接放在你们家门口,然后发短信告诉我:我已经放在纽约帝国大厦楼顶了,请速取,否则后果自负,这样可以吗?最后京东同意给我全额退款。
来源:猪先生666 微信号:zhuxianseng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