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的,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1~14天,常见潜伏期为5~9天。典型登革热的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可达39~40℃;发热时伴有头痛、眼痛、肌肉骨关节疼痛;可能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几天后面部四肢可出现红色皮疹或出血疹。多数病人还有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人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鼻出血、便血、血尿、皮下出血等。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国、巴西等较为严重。
发病前14天到过登革热流行地区,有可疑的蚊虫叮咬史,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者,应及时到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相关情况。医生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以明确诊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